媒体燕大 | 新华社报道!燕山大学:坚持以“多向锻造”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教育   2024-11-21 17:29   河北  

11月18日,新华社刊发了题为《燕山大学:坚持以“多向锻造”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文章,旨在通过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文化浸润”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完善“大思政课”的系统优化提升。全文如下:

近年来,燕山大学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改革,通过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文化浸润”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完善了“大思政课”的系统优化提升。


抓好“主渠道” 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为上好思政课,燕山大学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中。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虚拟仿真体验”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将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拓展。


第一课堂之外,学校以“红色旋律”系列理论活动、“奋斗征程”实践活动、“英雄故事”虚拟仿真体验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其中,“红色旋律”系列活动开展15年来,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次讲坛、每月一次读书会、每月一次影评会,已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大餐”,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畅通“全路网” 增强课程思政针对性


为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学校成立了本科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制定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学科特点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其中,理学院李玉双老师结合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提出的《数据结构》教改方案,在实践中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为建设“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还经常性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在教学运行状态评价中强化课程思政考核、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优秀学院。


拓展“实践场” 善用社会大课堂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燕山大学鼓励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体验生活、感悟时代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培育认同。


学校每年暑期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百余支奔赴全国各地。同学们走进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追寻先辈创业的足迹,走进田间地头投身乡村振兴,走进社区、厂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校还通过推进校地合作,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与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昌黎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秦皇岛西港等合作,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把思政课“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实践基地。

深耕“文化”,提高文化育人实效性


多年来,燕山大学在党建引领下,形成了“红色旋律”“翔燕工程”“党员组织生活馆”“大学生党史传习社”等一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经验。其中,“‘四位一体’党组织育人体系创建与实践”荣获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交响合唱作品《旗帜的力量》荣获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4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名。


此外,学校还深入挖掘展示其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底色,打造了校史陈列馆、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党员组织生活馆等一批精品校园文化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校本特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各环节。


燕山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未来,燕山大学将持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发挥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突出作用,书写更完善的育人篇章。


来源:新华社

整理、排版:田宇新

责编:蔡常山 田宇新



燕山大学
记录燕大,见证精彩。这里是燕山大学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