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话白杨】牧区再远从不迷路——坚守基层半辈子的兵团九师乡村医生李琳

文摘   2024-12-09 19:31   新疆  

一袭白衣,化身健康使者;一双妙手,守护万家平安。在九师白杨市一七〇团山区里,有一位坚守基层半辈子的乡村医生李琳。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他,选择将青春奉献给养育自己的故乡,坚持医疗戍边服务职工群众37年。他用双脚丈量牧场,一次次向着牧区深山里走去,用一颗医者仁心和一颗党员初心,让无私大爱照亮青青牧场山路。

李琳正在去给牧民出诊的路上。王成营摄


牧区再远从不迷路
穿着白大褂,挎着医疗箱,李琳奔走牧区行医37年。从“马背医生”变为“摩托医生”,再到如今驾驶小皮卡车出诊,变的是出行工具,不变的是一颗医者仁心。


李琳曾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老物件。官航摄

李琳正在给牧民诊疗。王成营摄


李琳所在的一七〇团二连毗邻塔城市、托里县、额敏县10多个牧场和大队,连队牧工和地方哈萨克族、蒙古族牧民分散在各放牧点,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90%,因居住分散、四季转场,地方乡镇和牧场未在此设立医疗点。

李琳骑马赶去牧民家中诊疗。王成营摄
一个人、一匹马、一个医药箱,是李琳半生行医的所有装备,以前巡诊路多为崎岖的羊肠小道,尤其遇到冬季大雪封山,李琳便只能骑马越雪地、翻高山进入牧区为牧民看病和巡诊。牧道蜿蜒盘旋,没有路标,没有导航,千篇一律的风景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每一条牧道,李琳和牧民一样熟悉,从不迷路。

李琳到额敏县牧民家中上门送诊。官航摄

“这条路是进三连和一连唯一的一条路,夏天好一点,一到冬天遇到大风雪骑摩托、骑马都是满山找路,顺着雪少的地方,顺着山梁走,方向就对了。”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说,“现在,夏天骑摩托车,冬天还是骑马。”


李琳行走在为牧民送诊的路上。官航摄


乌尔喀什尔山牧区山高谷深,路途遥远,求医问药便成了牧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0年,李琳从部队卫生员转业后进入一七〇团医院工作,因为一次轮岗,他选择来到这里,将轮岗变成了坚守。他立足牧区,以精湛的医术和一颗善良的心,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牧民群众的健康。

李琳为牧民讲解医学知识。官航摄


李琳是全科医生,是护师,更是牧区远近闻名的产科医生。一七〇团一连哈萨克族职工革命·阿依吐白与李琳有着30多年的交情,他的两个儿子都是由李琳接生,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老两口依然生活在牧区。革命·阿依吐白患有糖尿病,妻子也患高血压,在每年的义务巡诊中,李琳都会来他家,量血压、测血糖、免费发放常用药,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饮食,按时服药。

为表达对李琳的感谢,不善言辞的革命·阿依吐白弹起了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悠扬的琴声温暖了医者仁心。

革命·阿依吐白为李琳弹奏冬不拉,感谢李琳前来为他做健康监测。官航摄


革命·阿依吐白说:“李琳医生很好,有时候刮风都来冬窝子帮大家看病。”
李琳说:“现在,这些牧民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生活习惯也改了很多。过去患高血压的牧民很多,多半是饮食不注意引起的,我经常给他们说,多吃点菜,少吃点油大的东西。”
牧区深处常年大雪封山,道路艰险,李琳不管风再猛、雪再大、夜再黑,从未退缩、从不止步,累计出诊17万公里。山路不好走,他却走了37年。

“加克斯”的收集之旅


通往牧民家的路上,承载着无数生命与希望的故事。在广大牧民口中,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加克斯”。“加克斯”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很棒”“非常好”,每次问诊完,李琳总会收到这样的赞美。

初到牧区,语言不通是李琳面对的一道难关,给出诊看病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他下决心学习哈萨克语,经过一两年的刻苦学习,李琳已经可以很熟练的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交流。

李琳说:“三连大多是少数民族居民,刚来到这里工作时我不会哈萨克语,没办法给他们看病,所以我就跟他们学,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慢慢就学会了。”

37年来,李琳接诊患者超过一万例,接生的婴儿就有300多名,他用爱心迎接生命,用医术拯救生命,他接生过的130多名少数民族儿童亲切地称他为“汉族爸爸”。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李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医者仁心。

李琳和孩子互动,缓解紧张的情绪。官航摄


李琳说:“记得有一次接到一名产妇的电话,说自己快生了,但是开车抛锚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我当时没有摩托车,又找不到马,只能走路前往,到了发现产妇羊水已经破了,临时决定在车里帮她接生,接生以后用我的棉大衣给新生儿包上,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用专业知识治愈病痛,用真诚问候温暖人心。17万公里的行医之路,也是李琳的“加克斯”收集之旅。李琳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付出,与少数民族牧民们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李琳和一七〇团一连职工革命·阿依吐白相拥。官航摄


额敏县也木勒牧场牧民努力帕·哈布拉什木说:“李琳医生特别好,我偏头痛好几年了,一直在李琳医生这里看病,他一直记得我的健康状况,有时候还会主动联系我上门给我看病,我特别感谢他。”
一七〇团二连职工李占军说:“李琳医生非常敬业,无论是职工群众还是牧民需要看病时,打电话给李医生,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过去,冬天下雪的时候他会骑马去,夏天天气好的时候骑摩托车,现在都是开车去。”
李琳说:“平时我出诊,一般都不会空着手去,顺便买点蔬菜给他们带去。牧民也很真诚的对待我,每次看完病都会留我喝个茶、吃个饭。年龄比我大的,我喊哥哥,年龄比我小的,我叫弟弟,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
因为常年一个人在连队卫生室工作,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李琳缺席了儿子的成长,对父母和妻子缺少了照顾和陪伴。
李琳的妻子李秀梅说:“李琳没有一天休息时间,天天上班,不管什么时候,就算是大年三十在家吃个年夜饭,有患者电话求助,他就去问诊了。他多次跟我说过,‘我干这个工作,就要对这个工作负责任,在这个岗位上待一天,我就要认真负责。’”
舍小家顾大家。李琳知道自己对家庭的亏欠,但是这里各族群众都需要他、离不开他。在李琳37年的从医生涯中,多次有机会离开这里,前往条件较好的团部医院工作,但都被他拒绝了。一颗医者仁心和淳朴善良的心,让他继续选择留了下来。
李琳说:“其实对于家人,特别是妻子,确实是亏欠得很多。以前经常出诊在外,过去又没有电话,她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没办法联系我,总会很担心我,我的内心很愧疚。”
37年,妻子李秀梅吵过、怨过,但想到丈夫的工作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她还是选择陪在李琳身旁,和他一起坚守下去。
李秀梅说:“有时候仔细想想,他做这些也是为了职工群众和周边牧民的身体健康,虽然家庭方面有些亏欠,但他对患者的真心实意,我也是看在眼里,不管他做什么决定,我都理解他、支持他。”
各族群众的称赞和家人的理解成为李琳这一路走来的动力。一句句“加克斯”,一句句称赞,是对李琳无私奉献的认可。他将一颗真心留在牧区,用自己的无私与坚守,化身民族团结的使者,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接力走上健康坦途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从最开始的骑马、骑摩托车,到现在的开车进牧区,从当初的土坯房卫生室,到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也从当初的一人坚守,到如今有了一个小团队,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雪不再深,接力走上牧区牧民的健康坦途。

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航摄


2023年,张涛从贵州来到九师白杨市一七〇团,现已成为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李琳对待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了他。提起李琳,张涛满是敬佩。

李琳(右)带着护士张涛(左)入户为职工群众做健康检查。官航摄


“有一次,一位患者的手严重受伤,这里不具备相应的医疗条件,李主任开上自己的车,拉着患者前往距离庙尔沟不远的奎屯医院进行治疗,他全程陪着患者,几乎一夜没睡,直到第二天患者好转,他才放心开车回来,李主任的敬业精神,让我很敬佩。”张涛说。

李琳与同事讨论工作。官航摄

“为人善良,踏实做事,这是我终身的信念。”这是李琳身体力行践行的人生智慧与行事准则。他注重培养新人,将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希望他们学到本领,扎根牧区,真诚为牧民提供医疗服务。
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郑桂茂说:“我要向李主任学习,扎根边疆,真心为职工群众和周边牧民提供医疗服务,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李琳跟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官航摄


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阿衣江·别尔克说:“李主任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7年,这种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今后,我要提高专业能力,为职工群众和周边牧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明年,李琳就要退休了,他却说,只要牧民和组织需要,他还会继续选择留在这里。李琳很普通,但又不普通,他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一路走来,风雪兼程山路坎坷不阻医者仁心;一路走去,牛羊相宜牧场青青不忘一颗初心。坚守基层37年,李琳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着兵团精神,在知行合一中彰显无私奉献,在无怨无悔中践行医者誓言,谱写了一首首生命赞歌。(贺奥凯 龚永庆 官航 张波)

来源:人民网




THE END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

先进一六六|活力一六六|富裕一六六|幸福一六六|现代一六六|和谐一六六




投稿邮箱:xjk166@163.com
 编辑:赵文举  初审:蒋云   二审:印珊   终审:高丽





第九师一六六团
在这里,您可以尽享新鲜空气的纯美;在这里,也许您还能找到您新的发展支点。欢迎您来做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