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庆团圆
除夕,就是岁末的最后一个夜晚,因除夕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均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因此该日又称为大年三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与除夕相关的民俗。
一、除夕·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丰盛的菜摆满一桌,阎家团聚,围坐桌旁。但因区域差异,也会有相应的不同。
二、除夕·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福字、年画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的统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春联的民俗据说起源于宋代,明代时开始盛行。注意春联不要贴反了。首先,区分上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往往是三声或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一般为一声或二声。其次,横批决定上下联的粘贴位置:如果横批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向右的,那么上联就要贴在门的左侧;反之,横批书写是从右向左的,上联则贴在门的右侧。
贴窗花,窗花也称为剪纸,因为一般是贴在窗户上的,因此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很多人喜欢将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其实福字不能随意倒贴,尤其是大门上,因为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所以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厢柜。
挂年画,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小时候小房子里的年画,其实才是我们每个人心心念念的年味儿。
三、除夕·燃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四、除夕·祭祖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五、除夕·守岁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而今天的守岁方式,更多的是吃年夜饭、看春晚等。
六、除夕·挂灯笼
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七、除夕·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