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难以启齿的女性电影,尺度全在台词里!

体娱   2025-02-05 11:31   辽宁  

前言

悬崖底下是汹涌澎湃的大海,上面是刑讯逼供的“疯女人”,当双手被缚的米兰塔医生面对这样一种“绝境”的时候,他也许只有一种选择:招供自己的罪过。

他说起了为她擦去身上的汗,给她敷了药,承认抵挡不了诱惑强奸了她,他陶醉在过去的权力中:“我拥有你,我拥有所有人。”——《不道德的审判》


本片改编自舞台剧《死神与少女》,它的轰动一时类似于中国宗福先写的《于无声处》。

罗曼•波兰斯基《不道德的审判》的片名,不是影片原有的,是影碟引进国内后被人改换了的,原片就叫《死神与少女》,它改编自智利剧作家阿•多尔夫曼1990年写的同名舞台剧,而这个名字又是借用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提琴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舒伯特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位德国诗人的作品,诗作描写死神靠近少女,少女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不该死亡,但死神却表现得很温柔,让她躺在死神怀中,安祥地逝去。



故事背景为智利刚结束16年半的军事统治,新民选政府将成立委员会以调查涉及死亡或严重的冤假错案,并作公开审讯。

故事中的丈夫即是该委员会其中的成员,而太太则是曾受到酷刑与侵犯的受害者(但因未涉及死亡,所以暂不纳入委员会调查范围。)

全片主要描述太太对于丈夫带来的客人(一名老医生)心生怀疑,认为该医生正是当年强暴她的人之一,于是太太对医生进行一场私人审判并强迫他认罪,如果不认罪就只得死。

全剧围绕三人之间的尖锐角力与拉扯,同时又揭开了各自内心不堪的真面目与欲望,透过互相刺激对方的话语及逐步升级的行动,角色的精神状态亦逐步迈向崩溃边缘。


太太认定医生就是施暴者,不理会他是否真的无辜,透过审判与杀死医生来让自己获得复仇的安慰。丈夫害怕太太若杀死医生便会毁掉自己的政治生涯,另一方面却又想到如果医生真是施暴者,杀死他也许是好事。

医生看起来好像为了生存而写下施暴的过程细节,假装承认自己的暴行,但这可能只是他利用无辜作为挡箭牌,逃避过去暴虐的责任。

波兰斯基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几句来自对性侵的呐喊来反应对权力的批判;波兰斯基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和荒野中的别墅构建了一个小型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波利娜成了拥有枪支的人,可以支配两个力量远超出她的男人….

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切身践行了受害者与施害者反转之后,曾经的受害者就会成为加害者。这个概念,放到国家上也是同理。

波兰斯基擅长在封闭空间中制造戏剧张力。在《不道德的审判》中,他将故事局限在海边别墅这一密闭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运动,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氛围。

演员的表演堪称精湛。西格妮·韦弗将保利娜的痛苦与疯狂演绎得淋漓尽致;本·金斯利则完美诠释了米兰达医生的复杂性格;斯图尔特·汤森德在道德困境中的挣扎也令人印象深刻。

波兰斯基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持续的暴雨暗示着历史的阴霾,舒伯特的《死亡与少女》弦乐四重奏则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音乐符号。

作为一部政治寓言,《不道德的审判》的意义超越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它提醒我们,在转型社会中,如何平衡正义与法治、记忆与和解,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罗曼·波兰斯基的《不道德的审判》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心理惊悚片,更是一面照见人性的镜子。它强迫我们直面历史的创伤,思考正义的界限。

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电影范畴,成为一部关于记忆、正义与人性的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民主转型,不仅需要制度的变革,更需要每个公民的道德觉醒。


《不道德的审判》1994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阿瑞尔·多夫曼
主演西格妮·韦弗 / 本·金斯利

 豆瓣  8.1   IMDb  7.2

前往





好消息为感谢影迷长期以来的支持,特推出千余种商品,几百种精选图书,粉丝超惠选择,不妨逛一逛吧!件件亲测,七天无理由退货!


分享会商城

用选电影的态度为您选商品

点此进入详情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

电影分享会
热爱·传播·分享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