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公益 | 最美的午餐

教育   2025-01-15 17:53   福建  

点击蓝字加关注,获取更多厦大校友资讯


上午11时,还没到中午饭点时间,雨花斋免费素食互助餐厅(福津大街店)门口就已排起一列整齐长队,人们翘首以盼等待餐厅营业。餐厅内,一锅锅热气腾腾饭菜新鲜出炉,端菜、摆盘、摆放桌椅……工作人员热火朝天,手脚麻利地做着餐前准备。见此情景,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是一家生意火爆、赚得盆满钵满的网红餐厅,但实际上这家餐厅既没有价目表,也没有收银台——它完全免费。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这里,免费午餐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份温暖背后是餐厅设立者——厦门大学化学系校友蒋林煜、余昭蓉夫妻二人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

近日,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化学化工学院江云宝教授,校友总会秘书长王智兰、副秘书长郑辉,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杜超一行走进雨花斋免费素食互助餐厅(福津大街店),探寻这对厦大校友伉俪传承嘉庚精神、投身公益助老的故事。


“这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雨花斋是一个自发、公益、非盈利性、免费互助素食餐厅,由杭州建德广安禅寺释文全长老倡议创办,旨在帮助老无所依、食无所归的人们,同时指引雨花众生少有所学、壮有所当、老有所养。自2011年第一家雨花斋开业后,爱心人士口口相传,纷纷登门探访,并在返回当地后自发创办雨花斋。短短几年时间内,雨花斋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生根。

余昭蓉正是其中一名爱心人士。她在机缘之下经营起雨花斋免费素食互助餐厅。丈夫蒋林煜全力支持妻子决定,一起成为余昭蓉推进雨花斋公益事业“合伙人”。自2015年前埔南区店开设以来,夫妻二人已在雨花公益这条道路上迎来第十个年头。

江云宝一行探访雨花斋并在餐厅用餐

在余昭蓉看来,开设雨花斋的意义不止是向身处贫寒的人布施一碗斋饭,呼吁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公益事业,它更是一所知行合一的自我净化、自我提升修行的学堂。“吃了就好、做了就好、够了就好、舍了就好、了了就好”的雨花“五了精神”,正在一步步重塑自身豁达的心境和的宽容的品格。“我虽然是施益者,但更是受益者。”余昭蓉感触颇深。


用心构筑温暖的“小家”


他们在厦门经营的前埔雨花斋就在前埔小学南区门口,福津雨花斋在厦门第十幼儿园正对面。

为什么选在学校附近?余昭蓉说:“重点是老城区吃饭的老人多,学校附近方便孩子们前来参与服务践行传统文化。现在家家孩子都少,家里都宠,劳动的机会很少。孩子们来到雨花斋多少能耳濡目染尊老爱幼、爱惜粮食这些优秀品质。有土壤就有好的机会塑造孩子的品格。”

余昭蓉说,由于福津雨花斋在市中心老城区,筹建装修也经历挺多困难,但想想那个长长的走廊,老人们等待吃饭不用遭受风吹日晒,又没有来往机动车,加上这不出一公里就有4所幼儿园,4所小学和1所中学,这么好的地方,再困难都值得。于是,他们夫妻在2021年把这里买下来,意在长期提供免费餐厅的场所。这也是余昭蓉经营的第四家雨花斋。


雨花斋是一所社会的“小学堂”


第一次参观雨花斋就餐,看到满满的仪式感。从进门迎宾“欢迎回家”,到递碗时的“感恩吃素”,工作人员用温暖的语言,态度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来吃饭的人。余昭蓉说,这是雨花文化,弯下腰不仅给足弱势群体尊严,更是放下施与者傲慢的心,放低身段和光同尘,自我修行。

再看看就餐过程,全程止语。主持人会宣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多少,打多少”等引导语。当座位坐满时,有时候全场安静到只会听到筷子触碰碗筷“当当”作响的小声音,像演奏美妙的音乐。很快15分钟就有人开始出场,出一个进一个,没有扎堆,没有抢位,每个人都自觉排队按照指引的方向就坐。

吃饭现场

大家都安安静静吃饭,就坐,秩序井然。每个人都会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点米粒菜叶都没有。在离场的时候把碗筷放在门口的收碗区,吃过的碗筷像洗过一样干干净净。

用完餐后干净如洗的碗筷

雨花斋的就餐者多数是孤寡老人、困难学生、环卫工人、流浪者等,也不乏有钱人、退休领导干部等空巢老人。虽然大家的家境不同,背景各异,但雨花斋一视同仁,向他们统一敞开大门,他们心里也都把雨花斋视做一个温暖的“小家”和精神的归宿。



义工在迎宾和递碗


众人接力传递爱心


雨花斋不用反季节、转基因农作物,更不能用过期食材,基本都是当季的新鲜果蔬,没有煎炸等深加工,只用酱油盐巴蘑菇精,不用其他调味品。一周安排5天四菜一汤,剩下一天面条包子馒头,一天咸干饭或者咸稀饭。每餐菜品基本都搭配五色食材,对应中医五脏养生,老人在家里很难吃到这么丰富的菜品。每到节假日,餐厅还会为老人们提供丰富的节日餐,例如端午节粽子、重阳节八宝粥、冬至汤圆、腊八节腊八粥等,让老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南瓜土豆咸饭四菜一汤


汤圆、腊八粥和粽子

很多老人吃了一段时间后,表示肠道更通畅,血压血脂更稳定,所以这里60%的吃饭老人都比较固定,基本每天早早就来到门口等待开餐。有时候他们也会帮忙摘菜,刮皮,一起参与到劳动中。比起一个人在家里对着电视发呆,这里更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有老有少的义工们在劳动

厦门大学1963级化学系校友在雨花斋用餐并向餐厅捐资(后排左为蒋林煜、右为余昭蓉)

由于福津大街店每天要提供近200份餐食,因此需要大量食材,但是蒋林煜、余昭蓉从来没有为食材短缺问题操心过。“我们已经一个月没有买菜了。”余昭蓉欣慰地说。虽然雨花斋不是慈善机构,不能募捐,但是始终有一批批社会热心人士,源源不断地为雨花斋捐物捐资。如:元初食品十年如一日的为厦门雨花斋提供蔬菜,有高校老师每月捐赠2000斤大米,还有很多的爱心人士默默的送来各种食材。


“不只是奉献一口饭”


雨花斋的温暖和关怀远远不止在餐厅现场:

他们推出“倾听与陪伴”服务,义工有空的时候,常常去孤寡老人或者空巢老人家里,跟老人聊聊天、晒太阳,倾听老人的心声,帮助老人排解负面情绪,塑造快乐达观的心境,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们还专门针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困难群众,以及有需要的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化学化工分会在重阳节为母校老教师送上雨花斋腊八粥

此外,蒋林煜、余昭蓉还主动加强与母校和校友联系,利用蒋林煜担任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化学化工分会会长“职务之便”,在化学化工学院开展重阳节慰问以及校友值年返校聚会等活动之际,多次为母校母院老教师、老校友提供可口腊八粥。

雨花斋不仅提供暖心暖胃的最美午餐,也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餐厅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幅孔子的画像,墙上写满雨花家训、感恩词等内容,通过孝与感恩等传统文化熏陶,以文明有序排队、勤俭节约用餐等提醒示范,引导每一位就餐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缺失断层的今天,大力传承弘扬温良恭俭让的中华传统美德。


厦大化院校友谢龙生(左)在送汤,蒋林煜(右)在打菜

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提高雨花斋公益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惠及更多受助群体,蒋林煜、余昭蓉已经成立雨花敬老慈善会。“目前已有多名校友表达对成立慈善会的热心支持,欢迎更多厦大校友和热心公益人士参与进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余昭蓉眼神坚定地说。


后记

知无央,爱无疆。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创业、兴学、奉献的实践和品格,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嘉庚精神。一百多年来,厦大人身上始终流淌着爱国爱乡、感恩回馈的基因血脉,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嘉庚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蒋林煜、余昭蓉校友伉俪正是无数厦大人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生动缩影。

撰文 | 曹京柱
图片 | 雨花斋提供 
编辑 | 游丽华
初审 | 许鸿滨
复审 | 李绍玉
终审 | 郑辉


厦大人
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发布母校和校友资讯,联络全球校友,凝聚校友力量,服务母校和校友事业共同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