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等录取的时候提笔写经验贴了,到今天来说,终于尘埃落定,我的考博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人这一辈子,关键的决定整个人生的节点不多,能在站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做出选择,实在是殊为不易。一路走来,感谢同学、朋友之间的互相加油打气,以及一大批战友的经验贴和激励,让我走到现在。
硕士学校在本省还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非省会地级市三甲医院都认,只要不去省会,找工作应该可以找到的。但是不巧的是,我家就在省会,心仪的医院都要博士学位,我本人又不愿意去其他城市工作,所以研一阶段就有考博的打算,而且意愿一直很强烈保留到现在。
硕士期间,在申博提交材料之前,手里的文章其实不多,只有两篇SCI,一篇一作3分,一篇二作6分。平时主要在临床工作,所有发的都是空闲时间自己搞的生信文章,所以我想对于专硕的同学来说,发生信文章未免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比什么都没有强。
其他的就是六级500+,除以上之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的。总结来说,我在硕士期间产出也很一般,远比不上那些高分多产的同学,所有连我这样的都能申上,大家就更不用害怕了。
1.浙大 浙大一直是我梦中情校,虽然没有后文了,但是它永远是我的沈幼楚。hh,扯远了,回到正题。浙大的要求总的来说,申博门槛是比较低的,唯一就是一条英语要求比较高,要求5年内的英语成绩,六级≥480、雅思≥6.0、托福≥90等等。
毫无疑问,这里面性价比最高的就是六级,所以有志于考浙大的,一定要刷六级,不要信招生简章里说什么“未达到以上英语水平条件,但科研业绩突出或学术潜力优秀的申请人可放宽到460分”,我身边有论文大牛,很优秀的那种,就是死在了六级不够上面。
我是赶在去年6月才过了480,抓住了申博的尾巴。浙大的复试是很不透明的,它的招生机制类似于同济,就是有招生资格的导师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招生名额。浙大招生是分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的,计划内就是每年复试之前放出的招生名额,但一般很少就1-3个名额左右,而且还是学专算一起的名额。
那进复试我的专业包括推免的都可能二三十个了,这么点名额肯定不够分的。所以有些导师没有分配名额,但是自己为了要学生会出钱买一个计划外的名额,这就属于计划外招生。我的专业去年最后的招录比是3:1。关于联系导师,我建议初审通过后一定要和导师联系,脸皮一定要厚,只要有招生计划的导师,我都建议发邮件问看看有没有愿意要你的导师。
广撒网,千万别脸皮薄,没有收到回复的话就别抱太大希望。我自己确实是收到了积极的回复,本来准备去见一见导师的,她说她也不清楚有没有名额,但是有愿意给我保留名额,让我先准备。
不过因为我考上了中山,所以我不准备再走下去了。浙大的梦想,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去追逐吧,也希望和我今年一起竞争浙大的同学,我给你们减少了一个压力,你们要努力上岸啊。
2.中山 关于中山我要说很多,首先我要推荐给和我一样双非院校有考博想法的同学,不否认中山存在保护自己学生和科室人员的现象,这个不是中山的个例而是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普遍缩影,换位思考我要是导师,我也愿意留自己硕士带上来的学生。
我从报名给心仪导师发邮件到笔面试发邮件,也都没有任何回信,如石沉大海,我本来不抱希望,根本不觉得自己能考上。但是中山相对公平的一点是,只要过了初审,初审不再占录取分数比例,也就是说只要过了初审不管你是不是自己内部的人,你们明面上都是同一起跑线了。
中山是今年首次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但是也保留了统考制的特点,还是要统一参加笔试,占一半分数300分,只要低于180分没资格进面试。笔面试成绩相加就是最终录取成绩。
初审比例是1:4-1:5,笔试要刷掉成绩靠后的2人,最后面试只有1:2-1:3。这里面笔试题目是一样的,分各个专业,只要你好好复习,不见得你考不过其他人。
那些主治副高,他们脱离书本可能很久了,没有系统性复习,所以不一定考得过我们这些刚刚经过了考研执医考试不久而且还在备考结业考试的人。以我为例,进了初审,我专业是1:4笔试,意味着我要和3个人竞争,我认真学了历年中山内科笔试题目,淘宝买的,把最近十年的题目背了一遍。
最终我是笔试第一,大比分拉开后面一名同学,我就知道我获胜的可能性很大。另一位和我一起去考试的本校的另一个外科小伙伴,也是直接笔试第一,远超第二名,第二名是他报考那位导师自己的学生,那人甚至都差点没过线。
我甚至看到面试名单里出现4个人笔试,3个人没过笔试线的,最后1:1面试天选之子。所以说,笔试很重要一定要重视起来。
面试是打信息战的时候了。我面试之前,多方打听,辗转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了上一届录取的我报考导师的博士的联系方式。从那里了解到,和我面试竞争的同学并不是导师自己的硕士,也是外校的,导师自己的硕士没想读博,直接找工作了,所以我觉得希望还是很大的,于是积极准备面试。
我主要是背了一些自我介绍和面试常见问题,B站搜的,别的也没太多准备。面试当天主要是介绍自己的科研计划、英文问答和专业课问答,我的口语比较差,有个问题回答不上来,支支吾吾地也算糊弄过去了,导师们也没有为难我。
专业问题问的都比较简单,都是专业内的重点疾病的诊疗,平时积累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注意,如果你实在不会回答就大大方方承认,表示一下歉意,切记千万不要瞎说,因为对面的专家都是业界翘楚,你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
面试总体来说,比较轻松愉快,老师们也会问你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情感、家乡和未来规划等等。也问了我的科研方面,他们对于我一个专硕能做出来文章有点惊讶,对我自学的生信能力挺赞赏的。
我是第一个面试的,面完了就不让我待着,我就直接被赶走了,本来还想和另一位同学留个联系方式啥的,也没成功。
后来就没什么说的了,出了成绩被录取了,很高兴,和我一起去考试的本校外科小伙伴也以总分超过他的中山硕士对手接近100分被录取了,我们都是双非院校上岸了。所以就我们的申博经历来说,我们是给中山洗白的,哈哈。
总结这大半年中山的历程,我想说直到笔试出成绩之前,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录取中山,一直做着幻想自己录取浙大的美梦,也都是往浙大方向去准备的。
在出笔试名单之前,我觉得自己初审会挂掉,没想到进了笔试;准备笔试期间,又觉得自己复习的不好,面试会上不了,没想到还是笔试第一。
人生真的处处充满了惊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惊喜会出现在哪个转角。所以,有梦还是要去试试,中山是值得我们双非去试试的学校。
3.同济 同济是11月20号-12月20号提交材料的,这里面的条件我几乎都能达到,唯一很苟的一条就是要联系报考导师取得本人的同意签字。
我报的专业只有三位导师招生,那会我就犯了脸皮薄的错误,就是只给一个导师发邮件,想着都是一个科室的,万一进复试了发现我给所有人都投了邮件得多尴尬啊,不久我就尝到了苦头。
我接连发出了3封邮件给心仪导师,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但是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10号,离截止日期只有10天了。这个时候我又想着既然没回应就换一个导师,结果刚给第二个导师发邮件,她就很快热情的回复我了,但是她说我发邮件太晚了,一个导师最多只能给提供4份同意书,已经没有多余的名额给我了。
这个时候我就对同济热情就消灭了,后面就没再报了。所以啊,大家后面再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脸皮厚,把网全撒出去,能捞到就行啊。
4.南京医科大学 南医大招生很晚在2月初,复试又很早3月初就出结果了,是我所有报考学校里最早的一个。
南医大也是我很想去的一个学校,也联系好了导师,导师也官方回复“欢迎报考”,所以我就直接去南京考试了,结果到了发现导师有自己的学生,他的初审材料分也比我高很多,人也很优秀,所以我就没抱任何希望,就当是去南京旅游了。
去了夫子庙、明孝陵、中山陵和玄武湖。真挺好看的,建议大家毕业了也去南京来一场毕业旅行。
跑题了,拽回来,南医大的复试也分为笔面试两部分,笔试由英语和专业课组成,各占一半,时间2小时。英语根本来不及做完,包括20道词汇题类似考博统考英语的选词填空,4篇阅读,2篇中译英,2篇英译中,我一道翻译和阅读根本来不及做完。
专业课反而简单,选择题都是题目都不用看完就能选出来的那种,简答题内科考的是急性心衰处理、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还有两个想不起来了,反正挺简单的。2个小时笔试,我专业课估计就答了20分钟,剩下100分钟都是给英语的。面试就是讲科研设计ppt,也没提什么问题,不考口语。
最终成绩构成是材料30%+笔试20%+面试50%,最终结果就和预想的一样,他自己的学生大比分超过我们外校学生,我无功而返。
5.苏大和南方医 苏大没什么说的,我报的二院初审都没过,报考苏大的真的都是人尖子啊,都是3篇一作文章起步的初审条件,我这个专业属于苏大的王牌专业,更是人挤人,我没进初审也在意料之中。
科研计划书这个东西,对于不考同济的小伙伴来说(同济真的是很看重这个的),不是写给导师看的,而是写给你自己看的。
说白了,你提交材料的计划书,导师们审核的时候是不看的,可以说是不屑一顾。我们的水平我们自己是知道的,特别是专硕,我们几乎不可能写出什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ideal,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在这上面花很多时间。
等你考上了博士,你肯定是跟着导师的脚步走。所以这个阶段你只要保证你写出来的东西,能做成ppt讲出来就行,把这个流程走下来就行。
因此你可以用自己硕士期间的课题、开题报告甚至是毕业论文,反正挑自己熟悉的方面去写,这样复试的时候问你相关的问题也不会毫无准备。
我的计划书也是一个照猫画虎的过程,只是用了一个相对新的文章的idea,去改到我自己相关专业的领域里来,所以我只花了1个星期就把计划书弄好了。
复试的时候,没人问我这方面的问题,都是让我讲完就过。
来源:考博喵
来源:考博喵
编辑:学长
注: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xuezhang820联系删除,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