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飞跃发展
“互联网+”时代
已经紧跟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而到来
“AI”也在迅速进入大众生活
“AI”换脸变声
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熟知
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门“技术”
他们使用“AI”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
制造非常逼真的合成图像
来实施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画面中技术人员正在演示的就是
“AI换脸”技术
仅需一张目标人物的静态照片
就能让照片中的人物动起来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博介绍,“尽管现在AI换脸、换声等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操作成本,但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被用来假冒他人,实施相关的犯罪活动。”
AI换脸、换声等技术
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
还会成为敲诈勒索的工具
此类案例在各地已经发生多起
近期,宁夏固原市警方
接到辖区居民马某某报案称
自己被非洲务工
“表哥”骗了15000元
……
一起来看看
这起案件当事人
是怎么被骗的?
案 情 回 顾
如何一眼识别换脸破绽?
据了解
甚至能够实现视频通话的实时换脸
虽然单凭肉眼很难分辨
不过张博指出
只要稍加留心
“AI换脸”还是有明显破绽
“马脚”就在面部轮廓和光线
“如果接收到视频信息,视频通话,要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轮廓是否存在异常的模糊,光线是否正常。”张博说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要求对方快速大幅度地抬头、点头,转头,然后来仔细观察这个过程当中,面部轮廓是否有异常模糊。”
防止网络诈骗还是要从上游入手
首先要防止个人信息的过度外泄
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以下几点要牢记
陌生WiFi ❌不要连
在公共场合连接免费WiFi时,极易碰到不法分子搭建的山寨WiFi。如果不慎连接,不法分子即可通过后台监控用户传输的数据,窃取支付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钓鱼链接 ❌不要点
一些不法分子会假冒银行、学校等机构给用户发送短信或邮件,以“通知”“账户验证”等名义诱导用户点击其中的网址链接,如果不小心点开,手机、电脑系统可能会被植入病毒,其中存储的文件资料或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窃取。
不明二维码 ❌不要扫
二维码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而且制作简单、真伪难辨,常常被不法分子用于传播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一旦扫描了恶意二维码,手机后台就可能遭到非法入侵,相关权限也被控制,进而导致个人信息陷入被窥探和非法使用的风险中。
个人信息 ❌不要晒
机票、证书、照片等内容中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关键位置等个人信息,如果随意晒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给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孙梦雪
审核:李俊丽
监制:袁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