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更好地传承保护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于2024年年初开始启动普查申报工作,在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面普查及有关单位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普查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
经专家论证,综合考量申报项目的传承发展现状、存续现状、保护利用情况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有28个项目符合申报要求,并公布为武清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 | 传统音乐 | 河西务运河号子 |
2 | 传统舞蹈 | 梅厂同议高跷会 |
3 | 传统舞蹈 | 大道张庄登云武会 |
4 | 传统舞蹈 | 艾蒲庄村高跷会 |
5 | 传统舞蹈 | 东马圈村登云会 |
6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灰锅口村弹腿门 |
7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冀家营村国术会 |
8 | 传统美术 | 古泉州泥塑 |
9 | 传统技艺 | 长兴斋四大扒八大碗 |
10 | 传统技艺 | 汊沽港王三酱货 |
11 | 传统技艺 | 柴门汤母制汤技艺 |
12 | 传统技艺 | 祥利清真羊杂酱制技艺 |
13 | 传统技艺 | 口上李家烧鸡 |
14 | 传统技艺 | 李记大海炸糕技艺 |
15 | 传统技艺 | 五香冠小磨香油 |
16 | 传统技艺 | 谈记香油古法技艺 |
17 | 传统技艺 | 全香水馅包子 |
18 | 传统技艺 | 康辛庄粘食制作技艺 |
19 | 传统技艺 | 阎记吊炉烧饼 |
20 | 传统技艺 | 春城花式面点制作工艺 |
21 | 传统技艺 | 胡记炸辣子 |
22 | 传统技艺 | 古法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
23 | 传统技艺 | 东西陈庄村仿古青铜器失蜡法铸造技艺 |
24 | 传统技艺 | 顺万福李氏烧蓝技艺 |
25 | 传统技艺 | 魏家堡手工灯笼 |
26 | 传统医药 | 崔氏祝由针术 |
27 | 传统医药 | 传统膏药“通络骨痛贴”制作技艺 |
28 | 传统医药 | 樊氏正骨膏药 |
河西务运河号子传承人王金泉,是土生土长的河西务镇土城村人,从小临运河而居,靠运河而生,对运河有着不一样的情愫。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孕育出无数美丽富足的古镇,河西务镇便是其中之一。元代以来,封建王朝定都北京,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随着漕运的兴盛,朝廷在河西务设都漕运司分司,领接河运和海运漕粮之事。当时,每年经此进京的运粮漕船多达两万艘。后来朝廷又在河西务设立税关,成为运河货物进京的最后一道税关。凡是进出京城船只的食盐、茶叶、瓷器、竹木、海产品、朝廷贡品等都集中道这里转运,或者缴纳关税。整个河西务段运河沿线的船只鳞次栉比,首尾衔接长达十几里。北运河“九曲十八弯”,尤其是河西务段许多地方只能靠人力拉纤,为了保证纤夫们步调一致,河西务运河号子便应运而生。王金泉说:“只要行船就要唱船工号子,尤其是河道拐弯处视野受限,路过此段船帮的领号会提前告知迎面领号‘路况’,互相提醒。因此‘错船号’是我童年听的运河号子中最多的一种,听得多了就记住了,船工号子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了。”“外舵是险滩,里舵是暗着,顺风顺水过啊,船行万里安……”唱着运河号子的王金泉,未来也会继续通过搜集图谱资料、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传承人培养等方式,让河西务运河号子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文化遗产,将运河号子所蕴含的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精神持续传承下去。
河西务镇东西陈庄村自明代建村以来,村内便有小作坊铸造农具、生活用品等。匠心工艺,非遗传承,传承匠艺,致敬匠心。铸铜师首先选用硅胶制作铸件模具,模具制好后,制作出蜡型,再用耐火的石英砂等材料里外包裹,制成外范。外范固化定型后,对整个模具加热烘烤,蜡模受热后熔化并流失,这时整个铸模就变成了可以浇铸的空壳。待灌注在“空壳”模具内的铜水进行冷却后,再将“空壳”剥离敲碎,得到一个铜制的完整器形,再经过打磨、精修、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方可成就一件精美的铜制工艺品。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村内先后成立村办铸造厂、金属工艺品厂、仿古青铜工艺品厂,高峰时期,有大小规模工艺品厂18家,带动村内外就业人数1300余人,年产值6500万元。北京雍和宫司母戊鼎、北京琉璃河大型牛头鼎雕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平广场抗战纪念墙、天津南开大学马踏飞燕项目等均出自东西陈庄村。时至今日,仍传承着仿古青铜器失蜡法铸造技艺。为让东西陈庄村仿古青铜器失蜡法铸造技艺重现辉煌, 河西务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以创建运河鲜食小镇为契机,指导东西陈庄党总支整合村内多家铸铜工坊,成立“再续陈缘铜铸艺术品工作室”,为非遗匠人们提供了优秀作品展示和传承交流的平台,古色古香的装饰,精美绝伦的青铜制品让工作室充满了历史感,穿越古今,恍若回到青铜文化最灿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