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汽车业正处于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间节点。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力量。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中,动力电池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关键指标。
电池安全仍是重中之重,国家层面,不断提高安全标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筑牢动力电池的底线;车企也是“死磕”安全,不断在安全技术上创新,最大程度上对消费者负责。动力电池安全风险仍是行业痛点
电池国标安全要求再升级
当前,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成功突破50%,然而,动力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平衡问题,依然是制约新能源乘用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瓶颈。现有电池技术路线下,电池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很多,包括传统隔膜和电解液的安全缺陷,现有材料耐热温度、燃烧温度低等。为消除车企对电池安全的顾虑,以及提升整车性能,业界纷纷着眼新一代高安全电池技术开发。而且《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对电池安全要求大幅提升,测试方法也更为严苛,高安全电池的研发也迫在眉睫。现阶段业界围绕安全创新主要是“做加法”,增加灭火材料、增加阻燃剂,优化电芯材料结构、提升BMS电池管理系统、加强电池包层级防护等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痛点。可以预见,只有创造性破解车企和消费者关心的电池安全问题,并提升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才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迭代中取胜。安全等级远超国标
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将发布全新固态锂电技术
相比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有显著的性能和安全性优势。据业内消息,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即将在11月7日,于重庆召开发布会,发布其全新的固态锂电技术,通过颠覆性的结构设计,使电池在各项安全等级评测上,远超国标要求,有望实现电池本征安全,引领动力电池安全进入新阶段。据了解,太蓝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科技公司。太蓝新能源的核心研发团队自2011年开始便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的研发,至今已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先进电芯、核心工艺及热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和布局。2022年,太蓝新能源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工厂,首条半固态动力电池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彼时国内首条半固态电池量产线。今年,总投资10亿元的太蓝新能源重庆二期项目施工已基本完成,项目规划产能2GWh,以生产乘用车动力电池为核心,兼顾小动力、储能等使用场景。今年4月,太蓝新能源宣布,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世界首款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刷新了固态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该全固态锂电池项目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超薄致密复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高容量先进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一体化成型工艺等。太蓝新能源是由国家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的锂电池研发专家团队,和国内资深产业化团队联合创办的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据悉,此次该公司即将发布的固态电池技术,瞄准了业界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痛点,非常值得期待。全新超高安全电池技术产业化在即
联手长安汽车将装车上市
现阶段围绕如何制造出高安全电池的课题,业界企业广泛布局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但普遍都是期货,现阶段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未来量产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据知情人士透露,太蓝新能源此次即将发布的这项全新固态电池技术,已经获得长安汽车认可,技术具备可落地应用、可规模化装车的可能性。但是,上述知情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的量产时间。就在今年7月,太蓝新能源获得了“央企国家队”长安汽车的战略投资。根据公开报道,太蓝新能源已经完成的B轮融资,由长安汽车旗下安和基金及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多支基金联合出资完成。按照长安汽车在电池系统技术领域的规划,长安汽车将深耕固态、电池,推进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计划不晚于2027年推动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从长安汽车入股太蓝新能源,以及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规划来看,长安汽车将装配太蓝新能源固态电池的可能性非常大。只有车企推动,应用场景成熟,动力电池的创新才能落地,否则只能成为实验室的“花瓶”。不过,尽管行业已经有半固态电池装车的先例,但性能优势并不明显,能量密度比理论值偏低一些、成本性能优势并不大,如果能量密度和液态三元锂电池持平,成本又居高不下,会影响市场接受度。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既能实现高能量密度,又能实现车规级应用,同时还要兼顾安全和成本,还是非常难的。此次,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即将要发布的全新固态锂电技术,能否打破当前局面,向业界交出期待已久的超高安全答卷呢?更多问题,留待11月7日即将召开的发布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