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胸怀壮志踊跃参加志愿军
黄付举出生于固原市彭阳县川口乡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黄付举曾目睹国民党到村里抓壮丁,性格刚强的三叔不服从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多次;也亲身经历了儿时给地主放牛放羊、青年长期扛活的苦难生活。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马鸿逵,从此,广大劳苦人民深山见太阳,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那一年,刚满18岁的黄付举见人就说:“共产党好,解放军亲,他们就像我的父母亲,我一定报答他们的恩情。”
1950年,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悍然出兵发动侵朝战争。同年10月,党中央发出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
“我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决不能听之任之,应该穿上军装、拿起武器,跟着队伍上前线冲锋陷阵杀敌,保家卫国。”经过一番思考后,1951年4月,20岁的黄付举没有向父母亲打招呼,自作主张在固原市彭阳县川口公社报名参加了中国志愿军,并被分到志愿军后勤第二分辎重四团一营三连一排二班当战士。行装已备好,部队要出发,黄付举胸怀火热之心,与父母告别。
黄付举跟着队伍走出彭阳县,又乘大卡车奔向甘肃平凉、陕西西安、辽宁安东……部队所到之处,都会利用短暂集结时间进行新兵入伍动员教育以及单兵技战术等课目训练。面对严格的训练,散漫惯了的黄付举感到十分不适应。他总觉得自己被当成娃娃一样对待,一言一行总是被要求规范到位,所以产生了厌烦感。班长和老战士不断给黄付举做思想工作,黄付举的脑子终于开了窍,成为连队一名训练过硬的战士。
一天深夜,全班战士全副武装正睡得香甜,突然间,班长从屋外跑进来下达口令:“马上起床,紧急集合!”话音刚落,大家迅速从地铺爬起来,你追我赶跑出屋,并在班长的带领下进入了集合场。随后,各级首长作了战前动员教育,部队立即分成多个梯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过鸭绿江大桥,积极配合友邻保障部队,全力增援坚守在各阵地上的勇士们……
02
临危不乱阳德基地立战功
一天下午,部队行至一片小树林,连长命令原地休息。黄付举跑到班长跟前问道:“班长,为什么遇到敌机轰炸,我们就要躲藏隐蔽;而敌机飞走了,我们就继续赶路?不能跟美国鬼子干一仗吗?”这句话黄付举问过班长很多次,可班长总是嘿嘿一笑,反问道:“问这么多干嘛?是不是累了?”“我不累,就是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战场,跟敌人作战。”黄付举心里痒痒,他很想跟敌人碰一碰,看看谁最硬。班长说:“想法挺好,但你还得继续训练!没有个铁脚板,你就跑不快、跳不高,就追不上逃跑的美国鬼子!”听到班长与他逗乐,黄付举只好不再多问。
其实,志愿军后勤部首长早已下定决心,将第二分辎重四团一营三连开进阳德基地,让他们担负油料库整修、装车转送等任务,确保战车随时开得动、冲得上。为了保密,只有连长和指导员知道此事。
走了十几天,部队步入阳德地域休整,全连集合讲评,连长和指导员这才说明情况,随后,连队上下进行了动员教育。“没办法在正面战场与敌人面对面、枪对枪地厮杀,确实很遗憾。但在后方守仓库、装物资、搞保障,同样是在打仗。”在多方动员教育下,黄付举懂得了更深的道理,并暗立誓言,一定大干、苦干、拼命干,不给祖国、父母丢人。
出大力、干累活、流大汗对黄付举而言,简直是太正常了。“参军前,我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受过?如今当了兵,就应该拿出冲天干劲为军队出力、流汗。”黄付举是个想到、说到就能做到的人。在清理行军路上的各种障碍时,黄付举起得早、睡得晚,干得最多、休息最少,战士们都说他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
一天晚上,黄付举偶然听到班里几个战士议论:由于山洞油库急需木梁檩条贴壁扎架,用来加固油库里外顶部安全。可是,大家在周围找了很多地方,没有一棵合适的树木能够加工,营连领导急得火烧眉毛。听到这里,黄付举躺在床上,脑子里不停地回想自己曾路过的乡村周围、大山深处、河谷岸边、野岭湿地等地段,那些地方几乎都被美国鬼子的飞机炸平了,全是废墟,没有树。如果山洞油库里没有梁柱和檩条支撑加固,一旦敌机发现前来轰炸,十有八九油库就会震坍塌,油料物资就会被埋,前线作战也会被影响……想到这,黄付举起身跑到班长床边说:“班长,我想在外边锻炼一下,可以吗?”班长正被一堆事搞得心烦意乱,便说:“行,不要跑得太远,早饭后全班上山砍树!”“是!”黄付举压低嗓音回答道,转身出了门。
“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一棵大树当梁!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一根成材檩条!”黄付举走出操场,告别岗哨,肩扛大斧,手提铁锯,边爬山边嘟囔着。黄付举一口气爬了近5公里的山路,时间已经过了几个小时,却始终没有发现一棵成材树木。正当他发愁时,忽见翼侧山坡有一片茂密森林,棵棵树头随风摆动,好像在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顿时,黄付举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早上同意黄付举出屋锻炼身体的班长,集合时一直未见黄付举的身影,十分着急。经哨兵汇报后,他便带着全班战士外出寻找黄付举。此时的黄付举正拖着一根粗木头往驻地赶,正好迎面碰上班长带领一群人疾步而来。“你这混小子不像话,外出锻炼跑这么远?无组织无纪律!”见到黄付举,班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一位老兵看到黄付举拖来一根好木头,上前说:“班长,这小子是为我们找木头去了!”借着老兵的“台阶”,班长心疼地对黄付举说:“混小子,赶快歇歇,回去吃点饭、喝口水,我叫人把木头拖回去!”回去后,黄付举狼吞虎咽地吃完饭,起身对大家说:“我知道哪里有合适的木材,我领你们去。”随后,全班战士朝着那片茂密森林方向奔去……
1952年农历8月15日,中秋节的黄昏,一列由我国开往朝鲜阳德基地的军用列车,满载着数百吨汽柴油,在地面部队的掩护下,极其艰难地到达终点站——阳德后勤油料保障基地。
卸车任务重如山,黄付举瞅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军列,他十分清楚每节车厢有120桶汽柴油,90多节车厢共有10800桶汽柴油,且距库房300余米,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油桶全部滚进地道库房。正当大家干得起劲,天空突然传来“嗡嗡”的轰鸣声,连长一听吃惊地喊道:“有敌机,快隐蔽!”在场人员立即疏散、各自隐蔽。此时的黄付举心想:“必须全力将手中的油桶推到安全地方,如果被炸弹引燃,后果不堪设想!”只见他奋力推着油桶往无人的地方滚动。班长着急正要叫停,突然,敌机群投下炸弹,随之发出阵阵剧烈爆炸,黄付举消失在硝烟弥漫的炸响中。
“黄付举不见了,不会出事了吧?”在场的战士心里嘀咕着。机飞烟散,只见黄付举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双手吃力地推着油桶向库房走去,此时的他脸被熏得黑黑的,衣服则被冲击波撕得稀烂。“天啊,他简直是刀枪不入的黑铁塔!”“这小子真可以!”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赞誉着,无不为他的英雄壮举所感动。经班、排、连、营级首长逐级上报先进事迹,团党委作出决定:在火线上给黄付举同志记三等功一次,并号召全团干部向他学习,坚决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争当一名打不垮、砸不烂的钢铁战士。
03
毫不畏惧舍生忘死救战友
进入朝鲜后,黄付举跟着部队白天分散隐蔽在树林、山洞等地,晚上则3人一组,拉着一辆满载枪支、弹药及各类物资的小平车,以保障大家30天至40天行军补给。强行军中,大家舍不得吃喝,谁都知道当下已处在非常时期,若是只顾眼前不顾后果,恐怕迎接他们的只有饿死、渴死、累死。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完成上级首长交给的任务。黄付举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肚子饿了就咽几口炒面,渴了就趴在地上吃几口冰雪,始终不动小平车上的压缩饼干和水壶。班长发现黄付举嘴唇裂口、说话嘶哑、走路打摆,知道他身体虚弱和高度疲劳,当场命令他:“小黄,你这样可不行,以后还要完成更多战斗任务,我要求你每天必须吃点压缩饼干,多喝几口壶中水。如果做不到的话,我就处分你!”听到班长严厉的训斥,黄付举知道班长心疼自己,便立即回答:“是!”班长走后,黄付举仍然不吃一口干粮,不喝一口军壶水,强打精神向前挺进。
狡猾的敌人依靠先进装备,死死紧盯志愿军行进目标,不断派出战斗机和轰炸机轮番轰炸志愿军车队和队伍,结果,小平车被炸毁,补给品散落一地。但是,战士们依然不气馁,决定用身体超负荷背物资。黄付举也不示弱,背上、肩上、手上……用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多携带物资。敌机犹如穷凶极恶的狼群,依然紧盯着志愿军队伍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黄付举怒火中烧,不时抬起头来怒骂:“美国鬼子,你们在天上耍什么威风,有本事落下来比试比试!”战友也是同仇敌忾,怒火万丈,不时举着长短枪对着敌机猛烈射击。
瘦弱的黄付举身背30多公斤的武器装备和给养食品,冒着敌人的炮火,30个日日夜夜跟着后勤保障分队爬山越岭、穿林雪原、抢滩登陆,战斗行程达数百公里,终于到达了上级首长指定的后勤保障点。部队进入临时休息,得知此地将成为前沿阵地的后勤保障基地时,黄付举主动放弃休息,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在附近采石料、寻木材、找工具,提前为盖房建库备料。全连战士一看黄付举带了头,纷纷放弃休息,积极主动投入紧张的库房建造之中。
1952年10月14日,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凭借空地优势,向上甘岭主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击,企图攻克志愿军防御高地,为停战谈判增加筹码。黄付举知道,志愿军要想扼守高地,打败美国侵略者,后勤保障很关键。他自告奋勇,请求连长让自己担负向前沿阵地送弹药、送物资等险重任务,哪怕是牺牲也在所不辞。看他请战坚决,连长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小子,有种,我同意!”听到连长答应了自己的请求,黄付举高兴得手舞足蹈……
当首批弹药运送到前线时,敌机一会低空轰炸,一会俯冲扫射,意图阻拦,黄付举与十几名战友不得不趴在弹坑里躲避。爆炸就在跟前,子弹就在头顶呼啸,稍有不慎就会牺牲,任务就会失败……目睹战地的残酷,黄付举急得两眼冒火。被轰炸后的战场硝烟弥漫、尘土飞扬,黄付举知道,现在就是送物资的机会,他趁敌机飞走的空当,立即跳出弹坑,利用地形以及过硬的单兵技术,快速接近了志愿军前沿防御阵地,并将随身携带的弹药和食品送到前线志愿军战士手中。
防御阵地里,满脸胡子看上去大约40岁的战地指挥员,操着浓重方言对黄付举说:“伙计,你真不孬,美国鬼子火力这么猛你都过来了,俺得好好向你学习,把美国鬼子全干掉!”黄付举听着心里美滋滋的,正要开口致谢,忽然一名卫生员跑到跟前说:“长官,一名机枪手受重伤,需要马上送去抢救!”指挥员说:“可以,你和这个小家伙把他抬下去!”黄付举知道“这个小家伙”就是自己,当即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说着,急忙扛起担架,跟着卫生员跑进了一条蛇腹形状战壕,并很快找到了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机枪手。按照卫生员吩咐,黄付举小心翼翼地抬起重伤员的双腿,配合卫生员将他放上了担架。“我在前你在后,这条路我熟!”为了安全起见,黄付举主动向卫生员提出请求。卫生员思考片刻,觉得在理,一挥手回应:“可以,抬的时候一定要轻,晃动太大伤员受不了!”“明白!”黄付举回道。随后,两人一前一后地抬着伤员,冒着炮火,时而卧倒、时而匍匐,离开了防御主阵地。谁知这时,忽听一声大喊:“老战友,求求你们快停下!快停下!”只见担架上那位重伤员机枪手呼喊着,全身用力挣脱着,好像有什么要紧的事。卫生员同情地说:“停下吧,听他有什么话说。”黄付举停住了脚步,转过身一看,机枪手头部鲜血流淌,胸部鲜血溢出,叫人不忍直视。当卫生员问其有何事,机枪手说:“好战友,我受了点皮外伤,没有多大事,包扎一下就行,把我放在这儿等你们吧!我求你们赶紧回阵地,我的副手伤势比我重,他今年刚当兵,不救他就来不及了!”卫生员看他态度坚决,于是对他的伤口进行了处理,便起身返回。机枪手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说:“我在这里等你们把机枪副手接过来……”黄付举与卫生员轮流肩扛担架,似乎忘记了死神的威胁,冒死冲破敌火线,飞身跃进主阵地,找到机枪副手并抬了出来。黄付举仍是在前打头阵,卫生员在后观伤情,两人一前一后配合默契,盼着能走得更快点见到老班长、机枪手,盼着能将重伤员一一送到后方医院。谁料想,当他们将机枪副手抬过来时,却看到那位重伤员机枪手已经牺牲了,只见他睁着血红的眼睛,握着血红的拳头,仿佛与敌人血战了一场。此刻,黄付举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悲痛,一下子扑倒在机枪手身上,不停地摇晃着哭喊:“醒醒,我们把你的战友接来了,你怎么就这样走了,说话不算数啊!”卫生员也在一旁泣不成声。
看到敌人狂轰滥炸,看到前沿战友同仇敌忾,黄付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不停地送弹药补给、救负伤战友!”有时候,后勤保障分队伤亡太大,前线各类物资需求增多,黄付举一个昼夜会往返上甘岭主阵地多次,累得他说话嘶哑、脑袋昏沉,甚至背着物资摔倒就睡着了,片刻惊醒后又咬紧牙关,继续投入战斗。
04
告别朝鲜一心甘当庄稼汉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定,抗美援朝战争迎来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也是一个工作队、生产队。此时的黄付举又跟着队伍深入农村,帮助父老乡亲盖房、修路、种田,恢复经济发展。1956年3月,黄付举服从组织决定,脱下军装,退出现役。临行前,他来到牺牲战友的墓前献花、默哀、道别,还到医院看望负伤战友,祝福他们早日康复回到祖国。
几天后,黄付举与退役战友乘军列离开朝鲜,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听说黄付举从朝鲜战场回来了,彭阳县川口乡张沟村的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无不为他的归来而高兴。这是英雄的祖国,到处都有美丽的阳光……黄付举喝上了家乡水,睡上了暖和炕,觉得比什么都幸福。
1958年,他结婚了,并育有4儿3女。
2003年,他们全家移民搬迁到红寺堡区,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新闻随笔
走访前,笔者得知抗美援朝老英雄黄付举已年过九旬,担心他身体吃不消、说话道不明,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几个老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建议我去一试一试。于是,笔者便决心前往。
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搭车来到红寺堡区拜访黄付举时,发现他虽然胡子长了点,走路慢了点,说起话来却一清二楚、条理清晰,且一坐好几个小时不喝一口水,顿时让我感到惊讶和敬佩。当得知他从朝鲜战场凯旋后,把身上仅有的40元复员费毫无保留地送给了当地一个贫困农民时,我感到无比敬佩,此时的我也知道他对异乡人民群众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黄付举说,那年他当兵打仗没有入党,十分遗憾。自从退伍回农村,他眷恋家乡、关心家乡、扎根家乡、建没家乡,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谁是最可爱的人?其实就是像抗美援朝老英雄黄付举那样的人。在战争年代,他们心里装着祖国人民的安危,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用一颗炽热的心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和平年代,他们从不向组织伸手、不向群众喊苦、不向贫困低头,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情况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无怨无悔献青春,精忠报国当先锋,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注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