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泰国天丝集团在一个7分钟专题合作中宣称,红牛饮料之所以能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从冷到热能在中国畅销,泰国天丝作出巨大努力和贡献。该说法一出,立刻引起中国红牛产业链从业者的强烈反对。
“这不光抹杀了中国红牛30年的努力,而且歪曲了事实,30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很多人都亲历过那段历史,而且有很多文件也能说明事实,华彬集团及其董事长严彬才是将红牛饮料引入并落地中国市场的‘牵牛人’。”一位中国红牛经销商说。
说起红牛,中国人都认识。
但红牛复杂的谱系与疆域,一般的消费者可能并不了解。
简而言之,这是一场创始家族与“开疆功臣”之间的分合演义。
1956年,泰国华人许书标在曼谷创立“红牛”,生产了一种给长途司机和夜班工人提神解乏的功能饮料,一经问世,这款效果显著,而又比白兰氏鸡精要便宜得多的“提神神器”,立刻在泰国大卖。成为了那些总是熬夜,又买不起高级鸡精的泰国夜班劳动人民的忠实伙伴。
红牛创始人许书标
1985年,一名叫做“马特希兹”的奥地利商人来到泰国,在喝下了一瓶红牛之后,据说当场“神清气爽,如获新生”,于是便与泰国老许合作,将红牛这款划时代的功能饮料推向了全世界——除了中国。
1995年,同样是泰籍华人的企业家严彬,在北京成立“红牛维他命”,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中国红牛”。
泰国红牛能进入中国,他功劳最大,因为“泰国红牛”的部分成分必须要降低至中国规定的安全范围,才能顺利落地本土,这其中,需要大量的付出和努力。
老严是牛人,通过强大的商业运营能力和人脉资源,一砖一瓦地构建起了红牛在中国的完整渠道体系,将红牛打造成了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垄断者,因此被称为“中国红牛之父”。
中国红牛之父严彬
为了让在中国生产的红牛饮料保持功能性,也为了让它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需求,严彬和中食公司会同当时卫生部食品监督检验所、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卫生部卫生监督司等专家进行了一场技术论证会,最终才将牛磺酸、咖啡因、维生素等营养及添加剂的含量确定了一个既安全又有功效效的标准。“卫监发(1995)第51号文件”正是对这一新配方的批复,也是红牛饮料在中国市场30年辉煌进程的真正开端。(据每日食讯)
正是因为这份“准生证”批文来之不易,为了保证两家国企及合资各方的根本利益,1995年11月10日,严彬代表筹备中的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等四方签署了一份有效期为50年的《协议书》(这份50年协议就是双方最大的争议),其中第一条约定,“各方一致同意,只有丙方(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
1996年至2016年期间,海南红牛都在为中国红牛代工生产“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而现在生产的“红牛”饮料是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是2019年才上市的普通饮料,并不是保健食品。根据50年的《协议书》约定,不经过中食公司和深圳中浩同意,泰国天丝无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其投资建厂生产红牛饮料的行为均属违约行为。
当时红牛进入中国的难度远不止如此。
因为红牛饮料所需要的“斗牛”图案的商标已被浙江金华斗牛中心注册,红牛商标无法注册,红牛因此始终难以投产。
而结果说明一切,原本是中泰合作的事,但从严彬开始,无数中国人都伸出了援手,扛下了所有,直到红牛成功落地。
第一阶段——红牛最原始的诞生历程
1956年:“红牛”品牌和饮料的母公司天丝医药公司由泰籍华人许书标先生创立于泰国;
20世纪70年代:许书标先生成功研发出“红牛饮料”;
1973年:许书标先生设计的红牛“双牛逐日”图logo在泰国提出商标申请;
1975年:第一款以经典的“红牛”logo为商标的红牛产品在泰国正式推出;
1982年:红牛开始出口到新加坡,开启了全球化旅程;
1984年:许氏家族与马特希茨家族在奥地利成立红牛公司,以拓展欧洲市场。许氏家族为控股股东,拥有51%的股份,剩下的49%属于马特希茨家族;
相关许氏正品红牛产品及红牛全球品牌家族系列产品部分展示图,如下:
争议点产生:中国公司无权使用红牛商标
自1996年开始,天丝公司曾经与合资公司签署过多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最后一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已经于2016年10月6日到期终止,因此合资公司已无权使用“红牛”系列商标,该事实被最高院生效判决确认。
下方关键词:已停止生产。
那段时间,中国红牛屡战屡败。
矛盾升级:中国的红牛,并没有停止生产
华彬集团在合资公司体系外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示意图
2022年2月底,华彬集团发文宣布:1995年11月10日,华彬红牛与泰国天丝、中食工业总公司、深圳中浩集团签署有效期为50年的《协议书》,华彬集团已经取得该《协议书》原件。
2022年9月,2022年9月,经过深圳国际仲裁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协议书中严彬、许书标等5人的签名字迹为真。这份协议的出现,让屡败屡战的华彬红牛在2022年底迎来了柳暗花明。中国红牛立即向广东深圳前海法院状告天丝集团。
2023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21)最高法民申1162号民事裁定书,认定中国红牛享有50年商标独占许可使用权,而泰国天丝集团有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的义务。
中国红牛再接再厉,2024年7月24日长沙法院认定天丝集团目前尚无充分有效证据证证明中国红牛侵犯其商标权,故其在本案中主张中国红牛的下级经销商糖酒公司侵犯商标权依据不足外,长沙中院驳回泰国天丝集团上诉的原因是,长沙中院认定“50年协议”的合法性。其前后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红牛在2022年重新提交了“50年协议”原件,因此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上述多份司法判决对“50年协议”的认可,显然足以支撑起中国红牛更为强硬的表态,也为这场漫长的商标争夺战落下了帷幕。
事到如今,当中曲折远比我们所陈列的要复杂得多。
双方,或许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在那个摸索的年代,一切争议都需要极大的证据去支持、去验证,没有联网,只有签名和纸质。
诚信,成了双方解决问题的唯一良心元素。
那段历史,是鲜活存在的,是所有中泰合作的辉煌篇章,尽管,摩擦在所难免。
泰国,能随随便便抹杀中国商家为此倾尽全力的付出吗?并不可以。
那段辛苦,想必严彬最能体会,又岂是一句不认账所能概括。
泰国原创,当然要尊重。
但千里马常有,伯乐并不常有。
红牛远销国外没错,但在当时的中国,唯有“牵牛人”的努力,才让红牛打开了市场——联合的奋进,本就该联合共享战利品。
“50年协议”,不管许家后人还记不记得,父辈们当年的开拓,已成事实。
斗下去,很容易,而且还会更加扯不清楚,逐步陷入恶性循环。
但那个结果,并不是双方想要的。
当年的赴泰打拼,从海南到泰国,你我本就是中国人,而从泰国重返父辈故乡,却是“法庭硝烟”的模样,这难免,会让人心痛,且心寒。
斗到现在,能得到什么?除了东鹏特饮在那大展宏图,专心发展。
在将来,也许中国红牛将成为历史,消费者们喝到的红牛,将是另一个生产者(尽管这个生产者更有资格称为“正宗”)的作品;而原本那个“中国红牛”的真正生产者,也许会一夜之间换一个名字,重演当年震惊中国市场的“王老吉之争”,造出一个国际版的“加多宝事件”,以及2024年的“中泰咖啡品牌真假”事件....
如果真有那一天,该喝谁呢?
红牛——无论它的主人姓甚名谁——还能够在中国再造当年的辉煌吗?我想,我们只能祝福他们了。
最后,2024年末尾,2025年将至,布周在此真心提醒一下广大在中泰两国之间奋斗打拼的创业者/合资者们:不管生意做大做小,收多收少,一旦跨国,商标品牌绝对是个大问题,一定要在创业之初就留好一手,不害他人,只保自己。
功能性饮料?
不,这是“人性饮料”。
了解中泰最新资讯
请关注
监制:王新宇
图:综合自泰媒
主编:布周十面派
来源:泰国网
法务支持:克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