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全面部署,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是第一次。在3万多字的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91次,“国家安全”一词出现29次,国家安全工作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充满各种挑战,必然会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体系建设是顶层设计: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证。2014年1月24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包括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以及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就国家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而言,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2021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此外,2018年4月17日,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2021年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进一步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目前,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文件日益专业化、层次化、系统化。
就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而言,2015年7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该法是国家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颁布了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筑牢法律长城,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近期,比较迫切的任务是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各重点领域均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和战场,为此需尽快完善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以及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在国际局势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重点确保粮食、能源等初级产品供给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能力建设是关键环节: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这是政治安全“三要素”。此外,新技术演进越来越快,带来社会进步、生活便捷的同时,也考验国家安全能力。目前,各国除高度重视太空、深海、极地等战略新疆域的角逐外,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博弈也正在全球展开,决胜的制高点不仅包括物理域、信息域、社会域,也包括心理域和认知域。基于此,国家安全能力提升更加需要专业的技术、专业的理论、专业的人才。
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需要充实并用好国家安全政策工具箱。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安全能力建设而言,不仅要铸牢维护国家安全的“盾”,也要有塑造良好国家安全态势的“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于2021年6月10日起施行,该法是我国为了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制定的一部专门的法律,为我国依法反制外国歧视性措施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和保障。
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高超的本领。发展和安全是有机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善于“弹钢琴”,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既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善于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需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并实施《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所依凭的优良传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径需要长期坚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人民力量,方能筑牢坚如磐石的社会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者无处藏身、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以遁形。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理论建设是战略支撑: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以国家安全理论现代化为支撑,构建国家安全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长期以来,“西方主义”主导了国家安全学研究的话语权,无论是欧洲学派还是美国学派,始终都彰显了“西方中心主义”“美国例外主义”倾向。西方学者研究的立足点,仍是对欧洲经验或是美国经验的理论化总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安全领域迫切需要中国学者的学术贡献,从“人的安全”“共同体安全”等视角拿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能够实现“国际共振”。
国家安全学有极强的跨学科属性。2021年1月,我国开始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这是国家安全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获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外交学院等四家单位获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全国国家安全学建设单位。
学科建设只是起点,目标是能够产出影响国际社会的学术成果,打造学术高原上的学术高峰。要加强对国际安全问题的调研力度,鼓励中国学者深入世界的“前线”“火线”,使之对安全问题有体验、有感受,如此才能增强思想的洞察力以及学术话语的“锐度”。加强对国家安全相关重点领域的跟踪力度,持续发力从而挺进“无人区”。提升塑造力不仅要有危机应对能力,更要有战略预判能力,要孵化出一流的国家安全学术期刊、一流的国家安全学术共同体,真正夯实国家安全中国学派的理论自信、学术自信。未来,应进一步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完善,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胸怀天下,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伙伴关系、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纳入国际理念性和制度性公共产品,不断彰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现代化的力量。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联系电话 | 0370-7213348
柘城县融媒体中心 出品
公众号︱zctv1983
新闻︱民生︱资讯︱便民︱美食︱娱乐
最适合柘城人的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