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洗池”中的“盥”不读huàn,也不读yàn,正确读音读什么?

文摘   2024-11-05 11:32   中国香港  

在字海浩瀚的汉字世界里,有些字影影绰绰,默默无闻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而一旦出现在眼前,总能激起我们好奇的心弦。"盥"就是这样一个字。虽不常见,却在我们生活的某个转角存在着,像是一位低调的智者,静候我们与其相遇。


当您走进一个明亮的卫生间,面对洗净一天风尘的盥洗池,您可曾注意到这一简单动作背后的文化故事?“盥”,读作guàn,这个字凝聚了中国古代洗涤文化的精髓。在字形上,“盥”由“臼”、“水”和“皿”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古人用水洗手的情景:手在盛满清水的器具中轻轻拨动,仿佛是在与水对话,与清洁互动——这里不仅是现代卫生概念的雏形,还蕴含着一种礼仪,无声地诉说着古人对于洁净的追求和崇敬。

细数古籍,"盥"的身影闪现于文字长河之中。《说文解字》言:“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这是洗手的最初定义,而不仅是字面意思,而是一次雅致的古代生活方式的显现。沧海横流的两汉,王逸感受到了盥洗的惬意,在诗中写道:“濿沧海兮东游,沐盥浴兮天池。”诗人不仅是描绘了旅途中的洗浴,更是赋予了盥洗以诗意与哲理,仿佛洗去的是心灵的风尘,带来的是内心的澄澈。


到了唐代,盥更是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李贺的“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一句,传达了那时盥的重要性与高贵。这里的盥是个性化与日常化的交织,塑造出一段既古典又鲜活的历史场景。尔后的岁月里,盥成为了文人笔下的常客,被赋予了多重含义,而非仅限于常规的洗涤活动。


然而,岁月催人,生活巨潮中,“盥”的声音逐渐变得低微,甚至在某些地方消匿不见。现代的快节奏和科技的进步让盥洗变得机械化,一切关于水的灵动、关于手的触感、关于器皿的净化的礼节仿佛被遗忘在文学的角落。


但,回望这些古老的文字,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盥”的魅力?从古诗中,可以体会到先民用自然、用诗意,甚至用一种仪式感来过生活,他们通过简单的动作传递出对待世界的态度,这多少能为我们现代快生活提供些许思考和启示。


当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一个时刻驻足,面对“盥洗池”这一现代设施,或许心灵会受到一种微妙的触动。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重新接触到了一个字的重量和意义。它不仅属于字典中的一个条目,而是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


“盥”字,虽不及那些常用字眼般光辉,却宛如一名静静的讲述者,提醒着我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探索。它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洗礼,让我们在繁杂的现世中,洗净铅华,感受潜藏之美。


当黄昏时分,你伫立盥洗池前,思绪随着水流漫荡,或许会突然领悟:生活最本真的诗意,源自对微小事物的恒久珍爱。这样的领悟,也正是那遥远古代人与今人间,在盥洗之间无形牵系的一种文化深情。通过这一微小的动作,你我皆可成为这份传承的参与者,让盥不再只是字面意义,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心灵的洗涤。

韵心知性
探索传统价值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之美。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华文化的智慧,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