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9年,粟裕和叶剑英坚决反对攻打越南,这个问题引发了高层的激烈争论。但在关键时刻,陈云说了一句话,竟让邓小平下定决心,决定发动这场战争。
那么,陈云说的是什么话,竟能改变邓小平的决定?这背后不仅涉及国家的战略布局,也关系到当时中国领导层如何权衡利弊。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这段历史,看陈云是如何影响这一重大决策的。
越南疯扩张,柬埔寨求助
1979年1月的一天,邓公正专心致志地处理文件。秘书敲门走进来,递给他一封信件。他打开一看,当即变了脸色,眉头紧皱。他点燃烟,一边吸一边思考着什么。
不一会儿,邓公让秘书马上通知叶剑英、陈云、粟裕等中央军委高层开会,商讨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信是柬埔寨总理波尔布特写的,此人与我国来往密切。1965年11月,他第一次来华访问,待了三个月左右才回国,期间与邓公会晤,讨论一些事情。
1975年,波尔布特再次来华访问,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两年后,他受中国政府的邀请第三次来中国访问。
虽然他执政后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但对华友好。1977年,在他的授意下,柬埔寨宣布关闭除老挝、朝鲜和中国之外所有的驻柬使馆。
此次,波尔布特写信给邓公是请求中方出兵,帮助柬埔寨赶走越南人。
越南和柬埔寨的关系本来还不错,但1975年5月,“红色高棉”的部队进入富国岛。
越南刚打完持续了近20年的越南战争,在越南人看来,柬埔寨这是在趁人之危,他们非常愤怒。
另外,两国在矿藏和石油方面也存在矛盾。之后,双方经常在边境发生冲突。
越南与柬埔寨闹翻之前,曾极力拉拢柬埔寨。它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建立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企图称霸印度支那地区,遭到了波尔布特的拒绝。
越南抱着“既然不能合作,那就毁掉”的心态,对柬埔寨发起进攻。柬埔寨哪里是越南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
自胡志明去世,黎笋上台后,越南的野心极度膨胀,自诩“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军事上可以“碾压”其他国家,“中南半岛联邦”美梦随着诞生。
因此,越南疯狂对外扩张,在周边不断挑起事端。为实现自己的野心,该国甚至忘恩负义,上演了一场“农夫与蛇”的故事。
越南和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越南被日寇入侵,中国远征军帮助该国人民抵御侵略者;法国重新殖民统治越南,中国军事援助越南人革命。
越南战争时,中国不仅在自身很困难的情况下,无偿援助越南,还派解放军支持当地人抗击美军。
为此,多少中国士兵牺牲在越南战场,无法魂归故里。战争结束后,我国又帮助越南恢复生产。
可以说,我国对越南掏心掏肺,换来的却是越南不断在边境非法侵占和轰炸中方的领土、打伤和射杀边防战士边民。
数十万边民无家可归,不得不离开生活多年的家园,去陌生的地方定居;数万亩庄稼作物被毁,农民的收成减少甚至没有。
黎笋政府公开撕破脸,在国内找理由大肆排挤、屠杀华人,在边境制造“庭毫山事件”等武装冲突。
更过分的是,黎笋撕毁胡志明在世时与中国签订的相关协议,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岛,称“这些岛屿的主权归越南所有”。
本着“以和为贵”原则,以及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国一再忍让。而越南把这当成“中国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霸权主义。
叶剑英、粟裕的顾虑
越南愈加猖狂,加上波尔布特的求助,使得邓公产生了反击越南的想法。于是,他召集将领开会商讨这一想法的可行性。
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叶元帅和粟裕为首的反战派,一种是主战派。
可能有很多人十分疑惑,叶剑英和粟裕反对打越南,难道是怕了?
显然不是的,这两位将领打过非常多的苦战、硬战,不怕穷凶极恶的日寇,也不畏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更何况是小小的越军。
二人持反对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刚经历了一场大考验,生产、经济等各方面还没有恢复。而且我国刚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发展自己。
从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解放军没有打过大型战役,将士的作战能力需要通过大量训练恢复,否则己方伤亡可能很大。
作为将领,他们爱护每一位士兵。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不同意打,只是现在的时机不是很成熟。叶剑英和粟裕认为等尽快提高解放军的战斗力了,再打不迟。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担心一旦和越南开战,苏联会趁机攻打中国,到时候我方将面临被苏联和越南包围的艰难处境。
在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对物资运输等后勤保障的要求非常高,此时的中国很难达成这一条件。
后勤跟不上,前线部队作战再厉害也不能打胜仗。
两人的担心,不无道理。越南一再武装挑衅中国,背后离不开苏联的撺掇。两国为了各自的野心,沆瀣一气。
由于越南长期在打仗,自身的军事力量非常有限,但苏联向它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令该国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些。
越南秉持“有奶便是娘”原则,将苏联当成自己的大哥和盟友。这时中苏之间的关系,因为苏联种种得寸进尺行为,单方面破坏两国的友谊,致使关系破裂。
越南和苏联穿同一条裤子,不顾往日中国的帮助,毫不犹豫地对付中国,将中国看作自己称霸中南半岛的“最大阻碍”。仗着有苏联撑腰,越南才敢屡次挑衅我国。
越南不知道的是,自己把苏联当作盟友,苏联却把它当成棋子。
苏联大力支持越南称霸中南半岛,只是为了通过越南控制该地区,方便自己日后南下进军印度洋,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时获得更多胜券。
中南半岛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地处南亚次大陆和中国之间,是东亚大陆和群岛之间来往的桥梁,与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以及安达曼海距离很近,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换句话说,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另外,中南半岛拥有很多包括铅、银等有色金属在内的矿藏,也有煤、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丰富。
种种因素下,让苏联觊觎此地。
七十年代,中美打破了长达数年的外交坚冰,关系有所缓和,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苏联并不想中美两国友好往来,因为局势会对它不利。当时美国和苏联的争霸行动到达了白热化阶段,且苏联处于优势。
如果美国拉拢了中国,苏联所拥有的优势会减小,在亚洲的利益会受损。
苏联不会白白投资越南,需要越南去牵制中国。因此,1978年11月,两国达成军事协议:不管是谁遭到了军事打击,另一方必须提供支持。
苏联是超级大国,进入冷战时期后更是疯狂扩充军备,军事力量不容小觑,还拥有大量核武器。
虽然我国也有核武器,但前面提到过如果苏联参战,我国需要在两个地方同时作战,战线拉得太长,不利于对抗苏联和越南。
叶剑英、粟裕等人正是担心这一点,才会有所顾虑。邓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可越南不能不打。此时,一个人站出来坚定了他的信念。
陈云的支持,邓公的妙计
世人对陈云的印象是“共和国的大管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党员领导层的培养等方面作了巨大贡献。
殊不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决定上,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班子的成员,他看好邓公的能力。
所以1977年3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他提出让邓公重新参加党中央的工作。邓公的复出,他功不可没。
这一次,陈云依然支持邓公的决定。当然,他不是盲目地拥护邓公,而是经过慎重的分析,才有这样的举动。
陈云的说法,打消了叶剑英和粟裕等反战派的担忧。
越南和中国打起来,苏联的确很有可能参战。但苏联和越南将面临一个难题——苏联的援军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往中越战场。
苏联在中苏边境布置了兵力,可十分有限。该国的大部队驻扎在欧洲,与资本主义国家抗衡。
要是苏联真的进攻中国,一定会从欧洲调兵,欧洲和中国相隔好几千公里,苏军一时半会儿不能到前线。按照当时的行军能力,苏军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抵达目的地。
只要我国在一个月内结束与越南的战斗,那么就不会陷入两面受敌和作战的境地。等苏军大规模赶来时,我国可能已经在守株待兔了。
陈云认为,越南要打,但必须要和时间赛跑,打速度战,不能磨蹭,否则我国会处于被动局面。
他在会议上仔细分析了打越南的可能性和一些作战方针,给主战派吃了定心丸,也让反战派慢慢改变了想法。
对于苏军是否参战,陈云等人提出可以密切监视他们的动向,及时调整策略。
最终,邓公拍板要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不过像陈云说的那样,要尽快结束,不能拖到苏军出现。
即便苏联只是将越南当炮灰,可能不会真的派兵支援,但为了将这种可能性降到最低,邓公想出了一条妙计。
1979年1月29日,邓公应美方邀请访问美国,让苏联误以为中美之间达成了某种合作协议。
毕竟邓公去美国的时候,我国在中越边境迅速集结兵力,似乎做好了与越南打仗的准备。
苏联不怕中国,但假如美国也来横插一脚,苏联的政客们就要三思了:越南值不值得自己冒着巨大的风险,与美国开战。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自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苏联当时的重心在中东地区,不会为了越南和美国兵戎相见。
所以,当对越自卫反击战真的打起来了,苏联只是嘴上支持越南,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国也做了如果苏联参战,该怎么应对的计划。比如组织舰艇编队,在西沙群岛做好打击来犯之敌的准备;新疆、兰州等军区的将领和几百万战士随时待命,能在任何时候上战场。
邓公等领导人的智慧,令人钦佩。
粟裕大将虽说没有直接去前线,但真的打起来的时候,他在北京的指挥部昼夜工作,了解前线局势,并给出合理且适用的建议、战术,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战斗结束,他才回家休息。
没有苏联干涉,中国教育越南还是比较容易。不到一个月,我国便结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完成了预期目标。
经此一战,越南国内的工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受到了重创,很长时间没有恢复元气,我国也收回了对越南的援助,越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之后,越南仍不老实,在中越边境搞事情,但翻不出什么大的风浪来。历史证明,邓公、陈云的决策非常有价值和意义,打击越南的同时,也通过此战认识到了部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加以改正和调整,以保持高战斗力。
当然,叶元帅和粟裕大将的考量也没有错,他们只是站的立场不同而已。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谨以此文向邓公、陈云、叶元帅、粟裕等先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