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县杨府酥糖制作技艺、手工制鞋技艺(沂蒙布鞋制作技艺)、茶传统制作技艺( 沂蒙老干烘制作技艺)、酱菜制作技艺(马站狮子头咸菜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截至目前,我县共有1项国家级、8项省级、64项市级非遗项目。
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打卡
这四个省级非遗项目吧!
杨府酥糖制作技艺是由北方风味酥糖演变而来的地方特色糖果手工技艺,是北方酥糖的代表。1912年,苏北一户王姓人氏逃难来到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的石山官庄,被好心的杨氏家族收留,遂将祖传酥糖制作技术教给了杨家人。杨家人将此手艺一代代传承,并改进发展,形成了自身独居的口味风格,被誉为江北第一酥。
杨府酥糖以花生、芝麻、白砂糖、麦芽糖为原料,使用传统配方和工艺制作而成。先将精挑细选的优质花生、芝麻进行脱壳去皮,以量少多锅的方式焙炒、烘烤、粉碎,调成酥糖馅,然后把熬好的白砂糖进行人工拔糖,叠加原色糖稀饼多次叠拉,形成黄白相间的糖皮,将酥糖馅包裹,制成块状、虾体状的糖块儿,最终成为甜而不腻、香浓松脆的酥糖。
杨府酥糖依照沂蒙风味特点和食客的时代喜好,坚持沿用古法手工制作,无论色泽、式样、口感,都保留了浓郁的地方美食特色,让人温馨回味记忆中的味道。
沂蒙布鞋制作技艺是由传统手工布鞋(又称拥军鞋)发展而来。以全棉布料、纯棉线绳为主要材料,通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手工纳制千层底、切底边、剪裁鞋帮、缝制鞋帮、绱鞋、楦鞋、修整抹边、检验包装十道工序完成制作。抗日战争时期,沂蒙老区人民用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支援子弟兵;改革开放后,沂蒙布鞋得到进一步改进,布制鞋底粘上一层胶皮,使之更加耐穿。沂蒙布鞋布鞋底厚帮软、透汗养脚、轻便舒适、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后经发展沂蒙布鞋已成为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链,在各级鞋类市场均有代理商,给国内七成老北京布鞋品牌做代工,更在电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类目综合排名第一,让沂蒙布鞋走出了沂蒙山,年销售量达500余万双。
沂蒙老干烘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原料精选春末及秋末的一芽两叶和三叶茶,以院东头当地的高山野生茶为主。其制作工艺除了传承传统黄茶技艺以外,还融入了沂水地域特色,全部采用手工制茶,有采青、萎凋、摇青、杀青、揉捻、闷黄、发酵、初烘、复烘、初级原料存放、精制、分级、足火、拉老火、装箱等十几道制作工序。独特的“闷黄”工艺,使沂蒙老干烘汤色尤其橙黄明亮,有“黄叶金汤”之美誉,并呈现出甘香醇厚又不失细腻温润的特点。
沂蒙老干烘采用牛皮纸土法包装,有“铺、倒、提、抚、折、压、拉、拢、扣"一系列手法,牛皮纸由可再生植物纤维制成,具有出色的防潮、防氧化性能,能够有效保持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马站狮子头咸菜制作技艺是以狮子头芥菜为原料,运用腌酿翻晒技艺,制作狮子头咸菜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以沂水县马站镇书堂旺村为中心,辐射至周边的沂南县、沂源县、莒县以及青岛市、淄博市、泰安市等地。
狮子头芥菜即大头菜,又称芥辣、蔓茎、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主要种植在马站镇周边,因其形状酷似狮子头,故命名为“狮子头”。
史载狮子头咸菜发源于春秋战国的齐国时期,是地地道道的驿站饮食文化。清末,王家先祖以狮子头芥菜腌制咸菜,口感清脆,香味浓郁。经代代相传,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三代传承人王瑞营用豆腐浆水腌制芥菜,第四代传承人王祥善采用新品种芥菜,狮子头咸菜名声渐显。第五代传承人王保暖和丈夫王卫彬利用自家大院,扩大规模,在辅料配置、翻缸晒缸、通风环境等工序上多次实验,最终形成色泽油亮、口感香脆、咸鲜香醇的狮子头咸菜。
现在,马站狮子头咸菜,不仅是一日三餐的佐菜,也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100多座城市。
文编:赵晓东
审核:马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