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海口湛江文学联播

百科   2024-10-13 17:37   海南  
帆 船

文章刊于《海口日报》

2023年12月29日

版别:第A11版 



作者:庞祥艺

朗诵:子 阳


我的村子离海边不远,村里人有空就去耕海。小时候放牛,我经常坐在海堤上看海,各种帆船航行在海面上。高高挂起的船帆,大小和形状各不同,帆船的用途也有异,捕鱼的、摆渡的、运货的等等。碧波中点点帆影仿佛告诉我,船上勤劳而勇敢的人们在忙碌着。

随着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海面上那曾经熟悉的帆船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动船。望着那动力十足的机动船,不禁想起从前的帆船来。

据资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建造帆船了,主要用于捕鱼和摆渡。到了隋唐,建造帆船的容积逐渐加大。至宋代和元代,则可以建造更大的帆船了,人们驾驶着这些庞然大物漂洋过海。至明朝和清朝,由于主政者闭关锁国,我们航海大国开始衰落。

虽然帆船早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我们可以在古人留下的经典作品中,找到它的倩影。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写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山东半岛旅游,听当地的道士徐福说,海中三座神山的仙人手中握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很高兴,遂派他带千名童男童女坐帆船前往寻找。折腾了不少时日,他们连小岛都找不着,便漂流到日本去了。

经学家、训诂学家刘熙,在他的《释名·释船》中写道:“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也许这就是东汉末期人们对帆船的认识吧。

三国时期东吴的万震,在他的《南州异物志》中是这样写帆船的:“外徼人随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头木,叶如牅形。长丈余,织以为帆。”他介绍的是一种四桅帆船,每张帆都不是直竖起来的,而是横向挂着,并且稍为倾斜地迎风。这样,使船在逆风中也能受风前行。这种帆不是用软布裁成的,而是用小竹竿拼成的“硬篷”,它的设计非常独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时的航海家康泰,就是坐着帆船,出使东南亚各国的。

唐代许多诗人都坐过帆船,享受坐帆船的愉悦,并留下不少宝贵诗篇。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告诉人们,尽管人生的路上遇到诸多艰难险阻,也要坚定信念,像帆船那样乘风破浪,不达彼岸不罢休。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为鼓励好友白居易而写的,传为千古佳话。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描述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樯橹”代指魏国水军的战船,“樯”是挂帆的桅杆,“橹”是摇船的桨。由此可以推断,受风的帆和划动的桨,是当时战船的动力。

诗人写的诗词,是浪漫的;而画家绘制的图画,则是直观的。

《清明河上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杰作,其中就有对帆船进行详细的绘画;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是清代画师们的作品,里面也有对帆船的描摹。

古代的帆船,是江河中重要的运输工具,也是近海抵抗外敌入侵的战船,还是我国与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载体。可见,帆船曾经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帆船,从远古驶来,在我村边的海面上漂过,尘封在了岁月的记忆里。










这里是海口

一座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城市

这里是湛江

南国港城,风情半岛

垂天雌霓云端下

快意雄风海上来

海口、湛江,港湾联动

为您呈现一场跨越地域的

文学盛宴

汇集两地文学巨匠

让我们共同走进文学的海洋

感受海风的清凉与江韵的深情

海风江韵——

海口湛江两地文学联播

锁定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烨读》节目

敬请收听!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FM101.8海口综合广播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FM101.8海口综合广播联系授权。




编辑:春燕

审校:王明道

责任编辑:陈文隽  

值班主任:吴惠娱

监制:薛烨


 分享在看点赞,总要点亮一个吧~

海口之声
讲海口故事,听百姓声音!关注FM101.8海口综合广播——“海口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