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中医药产业生产加工数智化,产业链企业抱团发展,“药二代”创新求变
——“南国药都”一路向新药香更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鹏 通讯员 邓星照 刘昭云
11月1日,位于邵东市廉桥医药科技工业园的湖南省弘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袋袋中药饮片源源不断下线,打包待发。
“我们已经实现从药材筛选、清洗到炮制、包装自动化和仓储智能化。”弘华中药董事长周爱华说,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邵东中医药产业一派“新”景。“南国药都”邵东,因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的导入,药香更浓。
生产流程智能化替代率达70%
高精度检测设备,代替人工检测;罐装、封盖、打包均由智能化全自动机器人完成……
邵东市廉桥医药科技工业园,湖南省自然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流程数智化作业。
“公司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新建智能化灌装生产车间,生产效率提高20%。”该公司负责人曾进良说,从传统手工到自动化生产,邵东中医药产业装上“科技芯”,一大批中医药加工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的受益者。
湖南省弘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与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筛药与封装自动化生产线,代替分散式手工操作,每天处理药材达6吨,产能提升3倍,药材质量也得到提高。
湖南润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着力提升中药材种植、加工等环节的自动化,实现中药饮片生产规模化、检测现代化和包装规格化,并与高等院校合力探索药食同源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带动中药材产业转型。
目前,邵东中医药企业生产流程智能化替代率已达70%,在全国中医药产业聚集区位居前列,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企业、合作社、种植户互利共赢
一间间药材商铺整齐排开,各类中药材满满当当堆放在柜台上。走进邵东市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玉竹、芍药、三七、枸杞、西洋参等药材随处可见。
“2000多种中药材从专业市场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药商介绍,邵东市廉桥镇自古就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的传统,但一直是分散经营。单一原材料产销模式制约着中医药产业发展。
湖南松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由廉桥镇5名中药材个体经营户发起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制药企业,翻开了邵东中药材产业化联合发展新篇章。
“实施‘三七开零风险’新模式。企业统一提供种苗、肥料、农药和技术,专业合作社按技术规范组织种植户生产。”松龄堂中药总经理曾必正介绍,利润按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等多方投入比例分成,药材价格下跌时,企业负责保底收购,化解种植户风险。
当前,邵东全市30个市级以上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与100多个专业合作社及1.2万户农户签订了原料订单合同,订单基地面积达3.5万亩。
邵东市政府意识到,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持续壮大的强大动力。
今年6月,邵东市成立邵商医药产业联盟,集合122家医药行业相关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共建千亿中医药产业链,推动邵东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邵东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1万公顷,玉竹、玄参、射干等药材销售占全国市场80%份额,杜仲、厚朴占全国市场70%份额。
多元化革新打造新优势
进入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济民药业”映入眼帘。
与传统“药铺”不同,济民药业摆放的是琳琅满目的养生饮品。柜台上透明盒展示着人参、茯苓、洛神花、铁皮石斛等,中药材茶饮原材料上面写着“药食同源”的字样。
今年29岁的唐媛经营着这家与众不同的“药铺”。在备饮区一侧,唐媛用几个大容量的煮茶壶正在熬煮不同类型的中药材,顾客和上门取货的外卖员络绎不绝。
“这两天莲子、银耳、桃胶、百合等热卖,用它们熬制的‘桃胶银耳莲子羹’可是秋季润燥小能手哦。”唐媛说,许多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中午出来吃饭都爱来店里吃上一碗。
唐媛是“药二代”,她的父辈20多年前就开始沿街卖中药材,后来在专业市场有了固定商铺,还创办了中药材加工厂。唐媛大学毕业接管家里的中药材生意也近10年。
到了唐媛这一代,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中药材加工销售。去年,她创建“汤圆小姐”品牌,把传统中药材融入现代饮食,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新的“打开方式”。
现在,唐媛已经在中医药加工厂建立新中式养生生产线,红参蜜、玉灵膏、黄精桑葚膏等产品一经面世,便受到消费者热捧,品牌产品销售已突破700万元。
离唐媛店铺相隔不远处的“滋博堂”,经营者吴新也是市场内有名的“药二代”。从他父亲那一辈起,家里就做石斛生意。到了吴新这一代,对发展自主品牌有了更强的意愿。
“我们父亲那一辈卖药材,大多习惯等着顾客上门;到了我们这一代,得积极走出去,从坐商到行商。”32岁的吴新说,自己最近在考虑开展一些线上直播活动,向消费者普及石斛常识。
目前,邵东全市拥有中药材市场经营户1200余户,年销售额超85亿元,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