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 市妇联携手“保定责任”开展医媒教融合肝胆外科疾病预防跨学科公益文化健康与教育宣讲

健康   2025-01-09 18:49   河北  

1月8日,“保定责任”健康专家、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委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杨季红,保定市妇联常委、“保定责任”公益文化健康与教育服务平台策划人魏巍,走进保定市第一中学,借助现场和专属健康服务微信群,面向2422班学生、学生家长、校医、高一年级部分教师代表等,以《人体里的石头》为主题,进行校家社协同肝胆外科疾病预防与高中化学跨学科公益文化健康与教育宣讲。保定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李少勇参加,高一化学组组长张丽霞作学科总结,2422班班主任王紫璇作服务保障。

“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而言,任何影响胆汁内的组成成分、浓度比例及造成胆汁瘀滞的因素,都存在导致结石形成的可能。由此可见,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映。”杨季红结合国家最新指南,结合临床,结合高中学段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结合宣讲前学生预防性健康档案填写反映出的认知水平等,以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展开肝胆外科胆囊结石疾病诱发原因、识别方法、预防思维体系构建等系统性宣讲。在讲解识别要点时,杨季红强调,对“胃疼”尤其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绞痛等,且向右侧肩背部放散时,要警惕,不能仅当作“胃病”诊治,要排查是否存在胆囊结石的可能。提及以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做好疾病预防要点,杨季红指出,第一,在一天的进食中,注意多摄入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控制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改善胆固醇代谢。第二,定时定点定量进食,可以促进胆囊规律收缩,保障胆囊内大量粘稠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防止结石形成。第三,请同学们关注40岁以上家中长辈、家庭成员的胆囊健康,做好家庭健康卫士。

“高一化学,是高中阶段的起步时期,进入高二以后,要学习化学的反应原理,会学到刚才杨主任讲解的化学平衡,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刚才杨主任说到,在人体的体液中,有多种化学成分,维持体液平衡。一旦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平衡打破,就会造成结石等疾病隐患。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过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建立、夯实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今天的跨学科健康课程,让我们看到,化学的学习,对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张丽霞进行学科总结时说。

“高中生马上要进入本学期期末考试,而后高中生和高中生家人要迎来新春年假。此时,开展肝胆外科与高中化学‘跨学科’健康课程,第一,提促高中生自主健康管理与家庭成员健康管理能力,避免应考阶段与年节期间因进食、作息等问题诱发身体不适。第二,提促高中生化学学科学习兴趣,以兴趣缓解学科学习心理压力。综上,保障高中生自己和高中的家人家庭均安康生活,幸福快乐。”魏巍在整体服务后说。

整体宣讲前一天,服务团队建立了“石头与健康”专属健康服务微信群,将健康专家现场宣讲语音、课件留存于群中同步聆听的高一年级教师、家长代表手机中,便于在离开宣讲的日常生活中复听、应用。

“保定责任”公益文化健康服务活动始于2014年11月,至今是第十二个年头。截至2025年1月8日,已进行公益文化健康讲座、义诊628场,239家机构参与,160余万人次直接受益,公交车厢内“关爱颈椎健康,不做手机低头族”公益健康语音提示总影响人次达4.6亿。本本场服务由保定市妇女联合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病防治工作总站、河北省健康学会体育医学融合与健康管理分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学共同主办。


供稿科室| 肝胆外科 毕业后教育办公室 发展规划办公室

责编| 李英硕

审核| 崔岚

投稿邮箱| hdfyxcb@sina.com





河大附院网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01

官微

02

视频号

03

诊疗服务平台

04

抖音

05

今日头条

06

官网

贴心服务为您导航

(点击打开地图)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为您提供就诊资讯、健康宣教、科室及专家介绍、就医指南、河大附院新闻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