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训:“做人要自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深表认同。于己要严,于人要宽,究其根本就是要方圆有度。
方圆,方乃为人之本,圆乃处事之道。
世事纷杂,如何自处,如何与人相处,这是门高深的学问。
只有刚柔并济,外圆内方,人生才能更加顺畅。
处事要圆,心有原则
有人曾说:“为人圆滑,不是为了欺骗他人,而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的确,为人处事要有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懂得圆滑变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也让人心悦诚服。
在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在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中,他的处事智慧让人折服。
当时的管仲为了强大齐国,权衡利弊之后,准备推行强国政策。
然而,如何权衡各方利弊,处理朝堂各方复杂关系成为了很大的难题。
有一次,齐桓公因一件小事大发雷霆,要惩罚一个罪不至死的小官。
旁人越是劝阻,齐桓公越是生气,最后牵连了很多人。
此时,管仲知晓齐桓公在气头上,必定不会听劝,就没有当下直接劝阻。
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让齐桓公意识到惩处小官后,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最终,齐桓公放弃了惩罚,也顺利地强大齐国。
管仲以自己圆融的方式化解了矛盾,既坚持了自己原则,又避免了冲突,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生在世,处事要懂得变通,直言不讳不是不好,只是有时就是火上浇油,只会适得其反。
有时候,不巧言,不令色,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反而突显你的不识时务。
就像印度国国父甘地所说:“凡事有原则,但不要过于固执。”
深以为然。
“处事要圆”,并不是指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问题。
人生就像湍急河流里的石头,却始终棱角分明,只会让自己受伤。
在处理事务时,要保持心中有尺,即要有度量和分寸,不过分张扬和过度要求,也不过于妥协和退让。
要学会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被外界因素左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
做人要方,进退有度
人生在世,做人是门学问,做得好,获得名誉赞赏,做得差,被人贬低议论。
然而,人世间处事不易,为人更难。
难就难在坚守原则的同时,进退有度灵活有致。
毕竟生活中充满了无尽的诱惑,稍有放松就会被迷失心智,走向歧途。
小刘和小张同在一家公司上班,两人的业务能力很强,是公司的佼佼者。
因此深得领导重用,每次有什么重要会议都让两人参加。
然而,小刘却在领导一次次地重用,变得越发骄傲自满,开始对同事不够尊重和关心。
遇到事情开始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意见,甚至随便对人大呼小叫,引起不少同事的抱怨和不满。
把自己小组的工作氛围变得紧张不已。
与此相反,小张虽也受领导器重,但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每日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言行,还善于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因此,在团队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还带领着整个团队再创业绩新高。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生活反思,要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坚持自己的原则。
正是因为小张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反思改进,才有了自己和团队的最终的成绩。
宋代名臣包拯曾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一个人只有内心清明、品行端正,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若内心不够方正,在取得成就后,很容易在进退间因一时之利而丧失本心。
为人进退有度,是为人处事的方式,为人要方,却是做人的底线。
只有内心坚定,原则清晰,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清明,才能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都不会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
▽
鬼谷子曾说:“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
为人处世应讲求方圆之法,方圆有致是为人处事的核心要诀。
方圆并用,外圆内方是做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与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做人要方圆并用,外圆内方才是最高的境界。
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善于倾听和理解,不轻易与人发生冲突。
要学会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只有在方圆并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成功。
点亮“在看”,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