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十周年|重温讲话精神 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六)

文摘   2024-10-28 15:45   内蒙古  


开栏语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安排部署,不断提高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平,9月12日第二届北疆文艺论坛成功举办,期间组织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与新时代文艺”主题分论坛。现开设专栏,将部分与会人员发言内容摘要分批刊登。




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内蒙古社科院院长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包银山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当时文艺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党的文艺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深刻阐述、科学回答了文艺工作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是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高度统一的纲领性文献,在党的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坚定不移以《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高峰。


认清地位作用,增强使命担当。文艺事业是党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的重要战线。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审视文艺工作,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重视和强调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要求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文艺通过作品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审美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一个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我们一定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美好未来。


聚焦时代主题,创作文艺精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精品之所以精,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就是优秀作品。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和主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一特殊历史方位的新时代文艺,必须坚持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彰显文艺的伟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给人以追求理想的信仰力量、见贤思齐的道德力量和慰藉心灵的人文关怀。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艺创新。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要立足中国大地上产生并发展的共同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人文理念、核心思想来分析思考问题,努力创作推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就要把握好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用文艺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精髓;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就要坚持中华美学原理和审美特质,展现托物言志、寓情于理,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中华审美风范,避免套用西方理论来裁剪中国人的审美,使中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风格走向世界。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铸就文艺高峰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求我们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观念创新是文艺创新的前提,而《讲话》所展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是文艺观念创新的时代精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为文艺创新提供生动而丰厚的素材,是文艺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需要我们深情采集、深度挖掘。而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为文艺原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和可能,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自觉推动文艺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出富含创新品质的文艺精品。


追求德艺双馨,引领社会风尚。文艺要塑造人,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而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


养德最根本的是有远大的艺术理想和艺德追求,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克服浮躁心态,坚持潜心创作,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面对人工职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始终秉持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的信条,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讲话》的有力引领,赋予新时代文艺强烈的文化自觉、历史担当和奋进活力。展望未来,《讲话》必将继续指引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重温讲话精神

勇攀文学高峰


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

丛龙瑞


内蒙古文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北疆靓丽文化风景线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文艺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篇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内蒙古文学事业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气象,展现出新作为,呈现出团结凝聚、创作丰收、事业繁荣的生动局面,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学版图贡献了应有力量。


一、以文学工程为抓手,着力抓好精品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十年来,内蒙古作家协会把推动创作、培育精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吸收借鉴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的成功经验,结合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引导、支持、鼓励精品创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持续组织实施《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截止目前,该工程已经实施12年,累计出版优秀文学作品百余部,我区重要作家作品都曾获得过该工程有效扶持资助,部分作品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类文学奖项。其中,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集《草原生灵笔记》《隐于辽阔的时光》先后入围第七届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信仰树》、长篇散文《蒙古密码》、翻译作品《鄂尔多斯1943》获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青色蒙古》、诗集《春夜,谁在呼唤》、短篇小说集《骑马周游世界》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短篇小说集《蓝天戈壁》《驮着魂灵的马》,报告文学《让世界看见》,翻译作品《我给记忆命名》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第十三届全国骏马奖评选中,内蒙古4名作家作品获奖,创新时代内蒙古获该奖项最好成绩,其他入围工程扶持作品也获得一些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文学奖项,该项工程切实发挥了培育文学精品的有效作用。


近些年,该工程加大对现实题材创作的引导扶持,每年定期发布工程申报通知,结合当前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关切,制定发布创作选题指南,以重点选题指南为牵引,引导广大作家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经过专家审读投票评选,确定扶持作品名单,入选扶持作品将在改稿打磨、图书出版、研讨评论、宣传推介等各环节获得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资助支持,为作家创作解除后顾之忧。


2023年,按照《新时代内蒙古文学攀登工程》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文学创作规划水平,该工程重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发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山乡巨变、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城市题材等11个方面重点选题方向,为作家创作提供“指南针”和“方向盘”。通过此项工程牵引,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学作品脱颖而出,展现了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在攀登高峰道路上的良好成绩。


二、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搭建培训提升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十年来,内蒙古作家协会始终把作家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工作任务,重点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积极团结联络新文学群体,确保内蒙古文学事业薪火相传。通过持续举办以新会员、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农牧民作家、骨干作家等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壮大文学新力量,扩展作家新视野,引导我区广大作家把握时代潮流,激励潜心创作,提升创作水平。


近些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和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了十一届文学创作研究班,每届文研班都会根据主题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规模,内蒙古作家协会按照培训主题推选重点作家进行学习,先后累计推荐近 400余名学员进行深造,通过“驻校作家”集中学习的形式,形成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的有效衔接,文学创作研究班逐渐成为我区文学创作人才的“蓄水池”和“助推器”,为新时代内蒙古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一批重点文学人才。


同时,依托中国作协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实施的《“文润北疆”内蒙古文学创作三年帮扶合作计划》,在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鲁迅文学院帮扶,为我区作家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鲁迅文学院为我区作家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了我区作家的创作水平。内蒙古作家协会还组织实施了“敕勒川文艺大讲堂·文学创作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国内一线著名作家、评论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对内蒙古作家进行辅导,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为基层作家构筑起“没有门槛和围墙”的文学讲堂,打通文学普惠大众的“毛细血管”,让优质的文学课堂和文学教育资源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以宣传推介为助力,助推文学“破圈”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十年来,内蒙古作家协会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建立健全文学作品改编、衍生、转化的有效机制,加强文学与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的交融交汇,努力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内蒙古文学与影视、戏剧、网络视听等文艺形态的深度融合,提升内蒙古作家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内蒙古作家协会与作家出版社签订《“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作品数字化、有声化推广合作协议》,推动内蒙古文学精品衍生转化。与内蒙古艺术剧院建立合作沟通机制,探索本土作家作品向舞台剧转化,小说《骑马周游世界》已被改编为实验话剧并在小剧场演出。在“内蒙古文艺”公众号平台设立“云听文学”专栏,协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和奔腾融媒开辟《奔腾夜读》栏目,加强与《小美读书》栏目合作,先后推出一批优秀本土作家音频朗读作品。启动“北疆文星”内蒙古中青年作家推介活动,通过拍摄系列短视频分发不同媒体平台,向公众推广本土优秀作家作品。目前,已与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内蒙古网络文艺家协会加强沟通合作,探索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新路径和新模式,深化对云计算、AI创作、数字阅读等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研究,重点培育科幻文学创作,推动科学与文学共助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为内蒙古优秀文学作品“跨界”传播和“破圈”生长做出贡献。


十年百花竞放,十年群星璀璨,诗书继世,弦歌不辍,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十年来,新时代内蒙古文艺的灯盏越来越明亮,新时代内蒙古文学的薪火越来越炽热,让我们继续携手同心一起撒下文学的种子,让温暖人心的故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生根发芽。

• 来源 | 内蒙古文艺•

• 编辑、校审 | 官微编辑组•

鄂尔多斯文艺
本平台立足服务广大文艺家、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发布我市各级文联组织和各个协会的文艺活动、评奖展演、人才培养、文艺惠民、工作动态;传播各类文艺成果、文艺评论;搭建文艺交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艺为民惠民,推动文艺大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