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时代之需 推动文化与法治互融共促

时事   2024-11-07 17:35   福建  

回应时代之需   
推动文化与法治互融共促

文|孙珺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与法治犹如两条并行不悖的河流,滋养着人类文明的沃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化与法治交融、共生,如文明的骨架与灵魂,相伴相随,共同演化。

  文化为法治提供深厚的价值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内核。文化决定了法治的民族特性。孔子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法律的制定和应用必须以“礼”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礼法合治、明德慎罚、诚信为本”等理念融入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又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赋予了时代内涵,拓宽了传承之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仅引导人民深化对法治的敬畏和认知,也影响法律解释和法官裁量等法治实践。近年来,立法修法更加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如民法典规定鼓励并维护见义勇为,免除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都传承彰显了“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中华法治理念和治国经略。

  法治为文化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轨道,言遵法制也。”现行宪法文本共出现“文化”概念 25 次之多,以最高法律权威和效力为文化建设提供实证法渊源。文化何以需要法治?国家文化主权维护和文化利益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态安全保障需要法治的介入和担当;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样性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文化治理效能的提升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需要法治提供有力支撑;公民文化享有权、传播权和选择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创造活动产生的知识产权和财产权利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党的二十大确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强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法律制度供给,实现文化昌盛和法治社会的良性互动,运用法治引领、推动、保障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已出台11部法律、33部行政法规、138部部门规章和24部中央(含部委)党内法规,加快形成以宪法为统领,以基础性、专门性文化立法为主干,以横联多法律部门、纵贯多层次法律规范为支撑的法律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融合味不浓、认同感不强、立改废不快、保障力不足制约文化法治高质量发展;新旧法衔接不够、行业法规协调性不足、监管尺度不一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与法治互融共促这场“双向奔赴”还需要久久为功、协同发力。

  夯基立制,加快高质量文化法律制度供给。分步骤、有层次加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综合性文化法律及传播法、艺术法、娱乐法等专业法律出台,规范新业态新产业。统筹文化领域国内立法和涉外法治,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和涉外法治力量培育,为实现文化“破圈出海”、推动文化走出去提供法治护航。福建要结合历史文化特点,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

  以融促建,加快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大对文化法治理论、法治文化及文化法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抓好“关键少数”学法用法,突出党章党规和爱国主义教育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宣传教育。挖掘朱子文化、海丝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因素,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艺。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加强涉外和两岸法治文化传播与交流。

  良法善治,持续提升文化强省建设效能。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文化领域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文化领域执法执规,优化执法力量配置,严厉打击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侵害人民文化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涉案文物追索返还力度,加强文化领域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服务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法惩治各类网络犯罪活动和涉意识形态犯罪,查处有害文化信息和不良文化产品、服务,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来源:《海峡通讯》2024年第17期 | 9月上

编辑:邱   添

校对:吴晨倩

监制:余   臻



↓↓↓
关注“海峡通讯”微信公众号
在这里,读懂福建!


觉得好看,请点
↓↓↓

海峡通讯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刊《海峡通讯》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