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科技强省战略
努力抢占福建未来发展制高点
文|闵仲禾
9月25日,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在福州召开,对推进科技强省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会议部署,锚定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把握形势、坚定信心,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步一个脚印把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3年12月1日,一位参观者在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参观钠离子电池产品。(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01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科技强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把增创科教新优势确定为我省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之一,反复强调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努力把科技教育的热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还推动组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明确提出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数字福建的奋斗目标,指导编制《“十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亲自推动院士专家八闽行,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等,为福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今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这些都为我们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这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是国之利器,是牵动世界格局变动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渗透,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方式深刻调整,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兄弟省份都围绕科技创新纷纷出招、竞相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精度,努力在日趋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中抢抓机遇、抢占先机。
第三,这是补齐发展短板、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必然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正以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当前,福建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仍是福建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与建设科技强省目标相比,福建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科技投入强度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高能级创新平台不多、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不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多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在数字技术、光电、生物医药等重要赛道,园区多项成果处于全国前列。图为福州高新区清华紫光科技园。(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02
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省委书记周祖翼深刻阐述了科技强省建设的基本内涵,即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具有持续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具有有力支撑福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三是具有充分彰显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优势的创新影响力和引领力;四是具有有效促进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五是具有助推形成一流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科技强省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对新福建建设的支撑更加有力。
一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科技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一切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所蕴藏的强大动能。必须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我省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创新体系,推进我省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实行省级重大科技任务分类管理组织模式,持续推进科技领域放权赋能,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规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进一步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都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根基,以科技重大攻关引领科技创新。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聚焦国家工业母机和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任务,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作用,有针对性地部署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制定重点产业链技术图谱,强化“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导向,每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我省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必须充分发挥我省学科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瞄准科技前沿,抓好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力争在若干前沿基础技术领域推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三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施工业科技创新行动,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瞄准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支持科技龙头企业等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共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四是坚持以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构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技创新平台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必须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福厦泉三个科学城为核心,积极打造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建设省创新实验室,优化创新实验室建设布局,创新完善运行、管理、考核、评价、验收等机制,支持省创新实验室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重点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在能源、海洋等领域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发挥我省学科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积极创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重点打造一批国家所需、福建所能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同时,加强对各类平台清理规范和优化提升,注重质量不追求数量,对于没有发挥作用的“牌子”要及时清理。高质量引进重大研发机构,持续推进部省、省院会商共建,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大力争取在福建布局建设一批大平台和重大科研设施,推进中国科学院海西创新研究院、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联合体和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地区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双飞地”。
03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不断汇聚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完善治理体系抓创新。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新一轮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发挥省委科技委及其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重大科技任务统筹决策、联动管理、协同落实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的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治理效能。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加强政府与市场、部门与区域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是加强要素保障抓创新。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投入预算执行指标和绩效评价体制,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两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各类创新主体设立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持续推进“科技贷”、科技保险等业务,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良性循环。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抓创新。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紧密结合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引进我省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和海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注重依靠社会力量、企业用人主体、产业链链主、人才机构来精准引才,积极探索弹性管理、个性服务、灵活多样的柔性引才方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造就更多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构建青年科技人才梯次培育体系,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持续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资源统筹和合理配置,探索将服务领域从产业拓展到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
四是构建良好生态抓创新。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统一的科技信用体系,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学风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发挥侨的桥梁纽带作用,用足用好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引才引智平台,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科技合作,支持台胞台企和台湾科创人才参与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闽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来源:《海峡通讯》2024年第22期 | 11月下
编辑:李烁铃
校对:吴晨倩
监制:余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