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带动各类课程高质量建设,培养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于10月18日下午在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暨新入职教师教学培训会。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于群,党委委员、禁毒与治安学院院长关纯兴,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教学院(部)教学工作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及近两年新入职教师近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张奎斌主持。
会上,痕迹检验学课程团队成员张晓顺教授分享了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探索教学改革和培育教学师资等环节,对痕迹检验学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电子物证检验与分析负责人汤艳君教授介绍了“来源于实战、服务于实战”的教学理念,以规范电子数据取证流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侦查思维和电子数据取证能力为目标,以公安实战案例为拓展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公安实战紧密对接;网络犯罪案件侦查负责人孙晓冬教授分享了以“与实战无缝对接”为原则,围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做好课程的精准定位,依据课程组教师常态化的实践办案及调研成果,按照网络犯罪案件侦查实务构建课程体系;视频侦查概论负责人何芳州副教授介绍了利用多种智慧教学手段,在师生间建立稳定、常态的立体沟通交流媒介,充分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为学生营造了线上的虚拟化教学场景,并利用线下互动设计了翻转课堂、分组讨论、模拟破案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爱犬警用素质培养负责人于汝清副教授介绍了“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目标:以最前沿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引导教学实践,实现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以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开放式设计能力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高阶性”,以不拘一格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课程的“挑战度”;侦查办案程序与证据调查团队成员刘文强副教授介绍了课程组不断吸收当前公安实践的新发展、新趋势,将公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要素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对接,努力回应“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中对专业化、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探索与实践;治安案件查处团队成员王义副教授分享了课程组探索的教学内容与实施中的“六个结合”做法:课程内容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与实战教官实训课教学相结合、普适性理论讲授与因地制宜性实践经验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课堂内教师精讲与课下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及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
期间,7位老师结合多年来自身教学经历,分享了如何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和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相统一”的思考和体会。既为与会的新入职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建设理论课,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实践课。
于群副院长在总结讲话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和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一流本科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关键性、引领性作用。他强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和迭代发展;课程建设是紧贴实战、融入实战的重要抓手,一定要与学科专业建设同步、与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和警务实战同进,校准功能定位,找准特色优势和增长点;课程建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定要树立团队意识,注重历史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激发年轻教师的新活力,进而形成合力,提高课程团队整体能力水平。他勉励近两年新入职教师,要尽快融入课程之中、融入团队,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敢于探索创新;同时多进课堂听课、多到公安机关实践锻炼,早日成为教学上的骨干和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来源:教务处
编辑:胡永吉 郑洪亮 米天歌
责编:侯台风 孙寄善 左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