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闺蜜:17岁大火,40岁息影,71岁靠写作“整容”?

文摘   2025-01-12 06:00   浙江  

这是莫小问的第497篇分享

作者 | 莫小问  编辑 | 莫小问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moxiaowen2023


看琼瑶的剧,似乎还在昨天。


没想到,她的音容却永远留在了去年。


悼念的艺人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琼女郎—林青霞。


她说:“和琼瑶的通话定格在几个月前,与琼瑶阿姊的故事却纠缠了一辈子。”


她把我从荧幕前带到文字里,改头换面。


- 01 -


1973年,电影《窗外》上映。


这部改编自琼瑶同名小说的电影,选用了当时还是新人的林青霞出演。


她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出尘脱俗的形象,完美演绎了女主角江雁容,让琼瑶非常喜欢。



随后,林青霞又出演了琼瑶的多部电影,包括《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等。


随着两人合作的增多,彼此越来越熟悉。


琼瑶会经常在作品中塑造类似林青霞这样的角色,而林青霞则视琼瑶为人生导师。


她们不止是工作上的伙伴,更是无话不谈的闺蜜。


林青霞待琼瑶如姐姐一般,少女心事常与她诉说。


后来林青霞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名叫《窗里窗外》,其中有一篇《琼瑶与我》,还专门记录了两人的情缘。


琼瑶亦为这本书作序《永远的青霞》:


“她的文字流畅,简洁,许多小品,写得亲切感人,我这才惊觉到她在写作上的才华。”



林青霞常说,世人只记得我的戏,可却只有阿姊看到了我的人。


是琼瑶给了林青霞写作的信心,自此开启了她“换脸”的征程。


- 02 -


1994年,林青霞宣布息影。


息影后的她,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生活。


对当时毫无写作经验的青霞来说,最难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转化为文字。


同时,还要保持文字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好在大量的阅读和对文学的热爱,帮她渡过了这些难关。



2014年,林青霞的第一本散文集《窗里窗外》面世。


从“光影的窗里”走向“文字的窗外”,林青霞足足走了40年。


这本散文写明星生涯和旧人旧事。


也记录生活细节:


“一天下午起床,太阳还没下山,我穿着睡衣,推开房门,懒洋洋靠在阳台边,阳光洒在我身上,微风轻吹着我的衣裳,是那么的逍遥自然。”


读到这里,倍感亲切,就像林青霞倚在窗边和我打电话。


语调欢快,神态悠闲,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让我仰望的“东方不败”了。



这是青霞自己,自由自在的自己。


写一本自己的书,揭开大众对自己的滤镜,这是林青霞当年的心境。


- 03 -


许是时间的原因,我常常觉得如今的林青霞更有了人情味。


明艳动人、英姿飒爽的青霞属于昨天。


自由自在、率真情深的青霞属于现在。


特别是她在《看板人物》里提到,用写作疗愈自己。


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她常常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每一次从小事里去思考,总能挖掘生活里的美。


如她所说,她的笔下没有坏人。


《青霞小品》的出版,再一次让我看到写作给她带来的力量。


乐于释放善意,只要能让他人开心,自己出点洋相也无所谓。


做朋友的秘书,计划行程、订机票、安排住宿。


做这些小事,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量,也有能力的人。



如果现在你问我,对林青霞的印象是什么?


我会下意识地就想到她是一位作家,然后曾经是知名演员。


她在我心目中的样子,已不复从前。


17岁那年的林青霞,走到今天。


享受过万人追捧的荣耀,品尝过了爱情的甜蜜和苦果,经历了人生的高光和至暗。


40岁息影,选择把爱留给家人,她独自跳下舞台,落入凡间。


71岁,手握金马终身成就奖,用写作疗愈半生。


人这一生,历尽千帆,蓦然回首会发现,转角就那么几个。


冥冥之中的人与事,早已注定。


别让世俗淹没生活的浪漫和热情。


和青霞一起走向新生吧~


- E N D -


来源:公众号@莫小问,作者莫小问,早睡养生,早起写作,擅长从他人的故事里看见光,希望用文字滋养我们的生命。10个月内写出6篇50万+、53篇10万+文章,我的人生信条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点个“在看”
就像拥抱一样温暖

莫小问
影视综娱,咋就不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