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里的这个问题应该戳到了很多伙伴的痛处。四选一,好不容易排除掉两个干扰项,却在剩下的另外两个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功亏一篑。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实际很简单。
每次“二选一”都错,那是因为每次“择优”都找错“依据”,用错标准。很多对比择优,都是先看清选项差异在哪里,然后有的放矢地回到文段,进行二次确认。
择优出错时,如果正确答案是A,而你选了B,那么需要自己分析一下,A、B择优时,应该选A而不选B的理由,即AB两项的差距在哪。
这一点,不是解析能帮你的,要你自己分析。即使是别人教给你的,也要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做题方式去理解。自己不理解,还是不会用。因此,自己琢磨透彻,才是根本。
找到两个选项的差距后,再找自己的选择依据 和 正确答案择优依据的不同 到底在哪里,进而牢记,牢记这种正确的择优切入点,当这种择优标准跟题型特征相关的时候,就更要牢记,下次碰到同类择优情况的时候,提醒自己使用正确的选择标准去择优,而不是重蹈覆辙。
其实这就跟找对象、谈恋爱一样,吃一次亏,就不要再吃第二次了。看走眼一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天真,接下来,就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能每次都被骗,实践出真知。
所以,珍惜每一道错题,好好分析。
做对的题目,在做这个题过程中,自己用到了哪些自己认为很好用的方法,总结下来,以后接着用,这是成功经验!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次刷题,都有价值。不要用行动上的忙碌,掩盖了思维上的停滞。争取在每一次的“复盘”过程中,用心规避练习里出现的错误,考场上不再重蹈覆辙,才是刷题的意义。
最后的补充:
作为老师,我知道,你一定会说:听了这么多道理,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谁又不是呢,改变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我也曾是学生,千言万语归结为一个字,就是“懒”。这个“懒”不是好吃懒做的“懒”,而是因为嫌麻烦,因为觉得没意义而省去了那些复杂的学习环节。但恰恰是这些你不重视的环节中的反思与归纳,才是进步的根本。
如果你已经破釜沉舟,那就不要犹豫、不要讲条件,积极思考,你不上岸谁上岸!你说呢?
让聪明的大脑转起来,一起努力吧!
hiahiahia……
【25省考行测考前刷题班】22节知识点专项刷题+联考套题+2025国省考最新真题套题+考前冲刺(含政治理论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