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个性化邮票炒作:智商税交了,市场如今一地鸡毛!

文摘   2024-12-29 21:15   河南  

2020年末,一套名为《张载》的个性化邮票小版横空出世。

这套小版邮票的发布引发了集邮界的轩然大波,尤其是因其发行量被标注为仅9999版。

这个发行量,不仅打破了个性化邮票通常不公开发行量的惯例,还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收藏者的关注。

然而,正是这种有限的发行量成了炒作的核心,使得原本面值仅28元的邮票,在一度被推高至1200元的天价。

即便此后价格有所回落,仍保持在420元左右的高位。如此的市场反应,让人不得不对个性化邮票的炒作现象感到唏嘘不已。

个性化邮票的初衷与市场现状

2002年开始,个性化邮票作为一种新兴的邮政产品首次面世。其首套《如意》邮票的发行量高达1350万套,面值0.8元,市场售价也几乎与面值持平。

这一发行量庞大的邮票,自然不会引发太多的炒作与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个性化邮票逐渐被市场接受,但其发行量也逐年缩小。

令人遗憾的是,2006年后,个性化邮票的发行量数据再也未被公开,市场也因此陷入了对其真实发行量的揣测中。

近年来,个性化邮票的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中的那般热烈。大多数个性化邮票的价格都与面值相当,甚至出现打折的情况。

邮册中的个性化小版,也经常被用作凑数的工具,往往并不受到收藏者的重视。这些邮票的市场表现,也无法与编年套票等传统邮票相比肩。

向《张载》学习的炒作模式

2020年《张载》小版邮票的推出,无疑是个性化邮票炒作的标志性事件。

其标示的9999版发行量,成为了收藏者们争相抢购的理由。

然而,这种炒作背后隐藏的真实情况却是,个性化邮票的实际发行量远非公开的9999版那么少。

实际上,《张载》中所包含的《竹》和《和谐》邮票早在发行多年之前就已经流通,其发行量显然要比9999版多得多。

即便如此,借助《张载》的炒作效应,后续发行的几款名人邮票如《邵雍》、《王安石》也在短时间内价格上涨,但很快市场反应便回归平静。

这种炒作模式的背后,是发行方和商家对市场心理的精准把握。

通过制造稀缺感,并对邮票的发行量进行虚假宣传,诱使收藏者们以高价购买。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收藏者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丰厚的利润,但也暴露了市场的投机风险和收藏者的盲目性。

破灭的幻想与市场的现实

当前个性化邮票市场的状况,恰如一地鸡毛。

虽然有些名人邮票的发行量较少,但这些邮票的实际收藏价值却并不如其炒作的价格所暗示的那样高。

个性化邮票的市场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其发行量和设计的独特性,而非实际的历史价值或收藏意义。

对于真正的收藏者而言,这种邮票更像是一种智商税,缴纳的代价是对市场虚假繁荣的盲目跟风。

未来展望与市场反思

中国邮政在人物邮票的发行政策中,通常会考虑到整年的纪念意义。

然而,个性化邮票的推出,却似乎打破了这一传统。

无论是《邵雍》、《周敦颐》的诞辰纪念,还是《司马光》所谓的1003周年纪念,这些邮票的发行都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发行方不惜降低发行标准,甚至随意调整纪念年份,这无疑是对集邮文化的一种亵渎。

作为收藏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市场中的这些个性化邮票。

是否应该继续追逐这种短期的炒作效应,还是应当更加理性地看待其实际价值?对于发行方而言,是否应当摒弃虚假的稀缺感制造,而是更注重邮票的实际艺术和历史价值?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市场的泡沫破灭之后,唯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邮票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是否能够在未来的邮票发行中看到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产品,是每一个集邮爱好者的期待。

也许,真正值得收藏的,仍然是那些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邮票,而非仅仅依靠炒作而升值的个性化小版。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社群:各类收藏群 | 各省收藏群 | 热门收藏群 | 专业钱币群 | 专业集邮群


邮票收藏家
为您提供邮票资讯、集邮活动、百科知识、邮市行情,让您的集邮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