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签约作家】第1659期 || 卢树林《朝圣杜甫草堂》主播:宋春献
文摘
文化
2024-11-14 14:37
上海
朝圣杜甫草堂
文/卢树林
杜甫草堂,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因为早年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认识了它。在我的想象中,杜甫草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成都郊外的一处山脚小溪旁,又小又矮又破。读草屋歌时,我十分同情诗人的窘迫处境,更敬佩诗人心忧天下的伟大胸襟。我崇拜杜甫,我向往杜甫草堂,可我已过古稀,还一直没有机会去瞻仰杜甫草堂。今年国庆期间,我和夫人应在成都经商的妻侄丁进城的邀请到成都旅游,在侄媳甜恬的引领下,怀着朝圣的心理去了杜甫草堂。到那里一看,恢宏的景观彻底颠覆了我想象中的草屋模样。杜甫草堂早已不单单是一所草屋,而是书香诗韵浓郁的硕大园林;当年被秋风所破的茅屋,经历几番沉浮,几代修葺,如今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高大宽敞结实的草堂。周围连绵起伏的高楼大厦,实现了当年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杜甫生前居住的茅屋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1300多年了,不可能完好无损。是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悉心维护,特别是明朝和清朝时的两次大规模修葺扩建,才有今天的格局模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杜甫草堂的维护,1955年成立了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修旧扩新,增加收藏,充实展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朴的建筑风格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使之成为中外杜粉踊跃朝圣的旅游胜地。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挺不起脊梁的。我也要说,一个没有文圣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人们重视杜甫草堂,更是对文化的尊崇。正是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中华文化才得以持续灿烂辉煌,才得以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像永生花一样,长开不败。园林里,到处都是诗书、诗画、诗碑,游人仿佛置身在诗的海洋,嗅闻着诗的芬芳,吮吸着诗的乳汁。与诗人穿越千年相会,与诗人心灵碰撞,或是围炉夜话,或是促膝相谈,或是聆听雅音,或是闻听悲吟,沉浸在神交之中的感觉妙不可言飘飘欲仙。伫立在熠熠生辉的“草堂”嵌字照壁前,仿佛看到当年伟人在观赏沉思,与先贤心灵对话的情景。漫步在“花径”巷里,好像繁花满目,蜂声盈耳。流连于诗史堂,琳琅满目的文物诗集手稿让我加深了对杜甫的认识了解。杜甫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是与李白并肩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杜甫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广泛传播。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杜诗的研究和传播历史悠久。欧美作家把杜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许多美国作家将杜甫视为他们心目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看到这些展览介绍,我对杜甫的景仰之情就像冲天火箭扶摇直上,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之情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迅速铺开。我还了解到,杜甫生前虽然颇有诗名,但远不及现在的显赫至高。杜诗经受了千百年时间的考验,经受了亿万人的品味评判,赢得了后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评价推崇,尊称杜甫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真正成了千古不朽。诗人生前开花身后香的故事让我感悟,作为文学爱好者,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纠结什么家什么协会会员,要用心写好每一篇作品,要让每一篇作品经得起漫长时间的检验,入得了众多读者的法眼。如能写出像杜诗那样让读者百读不厌的作品,那也就不枉追梦文学一场了。去成都不到“杜甫草堂”就不算到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外文人心中的圣地,是成都的象征之一,凡是去成都的文人必定都要去朝拜瞻仰一下诗圣。老杜啊,老杜,你是我文品的标杆,你是我文学的灯塔,你那高产至臻的诗歌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吮吸一辈子的母乳,我要像你一样,生命不息,写作不止!巴山文化耀中外,蜀地文明烁古今。杜甫草堂游半日,明灯指引我前行。作者名片
主播名片
文字不满300字,加字发表,文字不满300字,加字发表,文字不满300字,加字发表,文字不满300字,加字发表,文字不满300字,加字发表,文字不满300字,加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