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缕稻花香
孕育着一年的丰收
歌声飘过田野
唱响丰收的旋律
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路径
助力常州金秋“新”丰景
在新北区孟河镇双亭村的稻田中,一台久保田EX118Q收割机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只有方向盘自动调整着前进的方向,拨禾轮翻滚,割台收割,秸秆不断被吐出回到田中,顷刻间便完成了一排水稻的收割工作,颗颗饱满的稻谷便从卸粮筒装入运粮车,干净利落。
这是10月31日记者在新北区
2024年“无人收割”及特色农业机械化
生产现场会上看到的丰收一幕
“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农机,这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依托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北斗卫星系统,控制行驶精度可达±2.5cm,行驶路径更直、轨迹偏差更小,保证每一行水稻都能准确入仓,减少破碎率和压倒率,实现提质减损。”在现场会上负责技术工作的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璐璐介绍。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30日,全市水稻已收26.18万亩,进度32.27%,同比快7.05%。小麦已播0.85万亩,进度1.65%,同比慢0.73%;油菜已播面积11.1万亩,进度63.94%,同比快18.3%。
“江苏第一方”示范田热闹非凡
收割机在庆丰村广袤的金色田野上
轰鸣启程
全市33万亩粳稻
已进入大面积收割期
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溧阳市松林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林松是这场丰收盛宴的幕后英雄。全国先后有3000多名种粮大户接受过他的育秧指导。在王林松的带领下,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开展绿色优质粳稻订单化种植,订单面积已超8万亩。
“我们现在都以高于国家托市价30%的价格进行收购,让老百姓种好粮、卖好价。”王林松自豪地说,一亩地最少可以增收400元左右。
庆丰村党总支书记洪骥告诉记者:“我们组织村民参加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南粳46这个好品种,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种出高品质的大米,打造了庆丰大米这个品牌。每户村民的收入提高了1万多元。”
记者从溧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该市水稻种植面积为48万亩,其中粳稻种植面积33万亩,良种覆盖率高达95%以上,预计平均亩产在618公斤左右。
10月25日,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旁的试验田内,“武香粳9127”第二次迎来全省高产攻关竞赛测产。测产数据将于11月中旬公布。
副所长张庆介绍,去年“武香粳9127”高产竞赛测产表现是每亩780.7公斤,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报表扬。
作为新品种,“武香粳9127”在市场表现亮眼,去年试推广售出40万公斤,今年全面上市,预计销售150万公斤。作为“独家推广方”,江苏高科种业副总经理周立洋表示,“武香粳9127”具有香味浓厚、口感有弹性、熟期早、抗病性好、耐储藏等优点,是水稻品种中的“六边形战士”。
测产现场,“武香粳9127”的研发课题组组长宋学堂在田边时刻关注着。从实验室里的一粒种子,到如今的金色稻浪,他走过了十年。“培育五年,参试四年,示范一年。培育期间,我们每年都在试验田里种下五百多个品系进行比较,然后在实验室里蒸煮米饭,比较口感,最后综合评判出最好的品种,这就是‘武香粳9127’的诞生过程。它是我课题组目前为止把优质和高产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品种。”
截至2023年,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已有114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今年预计还有10个品种通过审定。“武”字头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3亿亩,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宁区青龙街道武城村的富硒稻今年喜获丰收,层层水稻被卷入收割机中,割稻、脱粒、清选、碎秆等流程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转眼间“变身”为金灿灿的稻谷。
“去年我们试种了10亩富硒稻,收成很好,今年就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亩。”武城村村委副主任陈南告诉记者,今年平均亩产保持在600公斤以上。
富硒米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
和优良的口感
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成为许多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
主要种植作物
而武城村的土地、灌溉水
以及稻种里都不含硒
那这富硒米从何而来?
👇👇👇
“我们依托常州大学的研究成果,在9月初水稻扬花的那几天,将从矿物质中提炼的无机硒作用到水稻上,然后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将植物体内的无机硒转化为更利于人体吸收的有机硒,从而实现富硒大米的种植。”陈南告诉记者,根据第三方检测报告,武城村富硒米中的硒含量高于大多数普通富硒大米。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武城村与常州大学合作开始种植富硒水稻,并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富硒水稻的品质;同时,采用机械化收割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田增收、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常州的丰收景象远不止如此
👇👇👇
10月29日
金坛区中天钢铁黄金大农场
农民丰收季活动在朱林镇黄金村举办
当天,首季稻谷开镰收割
高标准农田全面开工建设
在金黄色的稻田里
连片的有机水稻穗粒饱满成熟
收割机正开足马力
在滚滚稻浪中来回穿梭
黄金村每年对有机稻种进行提纯复壮,保证种子的活力和良好的抗病性,水稻种植全程严格遵守有机绿色生产标准。今年,农场共种植水稻约5000亩,其中500多亩为有机水稻,其余为绿色水稻。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创建完成“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并坚持以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常州粮油高产栽培和农机工业制造的优势,集农机、农艺主推先进技术之大成,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2023年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442家,农机合作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4%。
来源:常报新媒体综合
全媒体记者:郑雨露 郏燕波 殷雯馨 汤怡晨 杨成武
通讯员:陈怡 高瑛文 杨洁珉 恽婷 刘清池
摄影:徐洋 夏晨希 高岷 李鹏宇 王锐
海报:植树
编辑:蒋雯
随 手 点 赞
好 运 不 断
点 个 在 看
能 量 加 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