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阿慕,一名行走天涯的旅行爱好者|分享旅行故事,好玩的地方
破败不堪的废弃厂房,
随处可见的炼油厂警示标语,
大门紧锁的KTV,歌舞厅,还有一丝当年的辉煌,
街上依稀走动着穿着红蓝色工服的石油工人,
老城区电线杆上的大喇叭仍响着广播故事,
来到玉门老城,像是穿越到了80年代。
年代感和荒废感扑面而来,
放眼上个世纪的建筑像是看了部电影。
坐落于雪山之下因石油而兴,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走进老城,时间瞬间被拉回到几十年前。
虽人口已迁移但依然能感受到上世纪喧嚣的生活气息。
时过境迁,石油工业的快速萎缩,加上玉门新城区的建设和搬迁,玉门老城区的常住人口从高峰期的15万人降到了不足2万。
大量人口的迁移导致了大量房屋空置、商业颓废、厂房闲置。到处都能看到空置的宿舍楼,门窗破败。
原本熙熙攘攘的大街只有行人二三,电影院已经准备拆除,所有的建筑停留在了上个世纪80年代。
这里没有网约车,叫不到外卖,街上行人多数是穿着蓝色石油制服的工厂员工,全城唯一的一个交通信号灯也早已停用。
破败的景象反倒留下了工业遗产最原本的形象。
多数老玉门人都搬到了生活环境更好、设施更加现代化的新城区,只有少数人还在这里坚守。
资源衰竭、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玉门老城终将消逝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这些依旧顽强的建筑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老玉门市因油田而建设,老玉门油田后枯竭,于是大都搬迁至新玉门市,老玉门市虽然仍有人居住,但大量单位、居民楼、公共设施废弃,因此意外保留下来过去的原始样貌。
有人说这里建设成影视城不错,事实上也有多部影视剧来这里取景。它和石油小镇不同,它是原汁原味的,且仍有人生活。
玉门老城的房价也因为人口流失,一再降低,一些地区2千元就可以买一套房,却是送给人都不想要。
在玉门老城,可以看见一座漂亮的苏式建筑,钝角的楼顶,一个地球的浮雕上写着“1956”,边上还有麦穗和和平鸽。
只有在时间停止的玉门,才能保留住那个时代的见证。
1956年,中苏友好的年代,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提供技术援助。在玉门,为了解决32名专家生活住宿问题,玉门矿务局设计建造了这座专家招待楼。
时代的一粒沙,成为个人的一座山,驱使着人们不断背井离乡,追逐宿命。
回不去的玉门,忘不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