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诉您,现在有一个“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展的“公益活动”,名叫“共赴小康项目”,您只要注册就能抽奖,只要创投就能有收益,而且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印着财政部或者民政部三个大字的红头文件,您会不会心动?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他们频繁接到公众来电,咨询这个“共赴小康项目”,以及它“承诺”的投资回报的情况,由于咨询人数众多,基金会结合公众提供的材料进行了排查。那么,这种“红头文件”上的“共赴小康项目”到底是啥来头?一起揭开真相↓
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介绍了搜集的关于所谓“共赴小康项目”的相关资料。这个项目根本不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展的公益活动,而是打着基金会名义的诈骗活动。
这种打着公益慈善的名义诈骗的行为不仅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蒙受损失,也严重伤害了公益慈善的公信力。近年来,包括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内的多个公益慈善组织都在其网站发布有关警示声明,但还是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这种手段实施诈骗,而他们盯上的目标往往都是老年群体。
“车补互助”“房补互助”“圆梦互助”“生态互助”,甚至还有“终身计划”,仅这一个骗人的App里,就有这么多骗人的项目,而这些其实也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以“捐赠返现”“捐赠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
中国慈善联合会介绍,除了假冒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假冒慈善名义等形式,诈骗的行为也是五花八门,而且多数都是通过社交媒体等互联网途径进行,有些诈骗分子还会在线下以慈善的名义举办晚宴等形式欺骗公众,迷惑性和隐秘性都很强。
先巧立名目、再用所谓的“红头文件”唬人,针对此类项目,不法分子到底用了哪些套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也对此进行了揭秘。
社会公众在向某组织捐赠前,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该组织是不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 面对一些“捐款”链接时,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慈善组织在接受大额捐赠前,也应当核实捐赠人的身份、捐赠来源及资金的合法性。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捐赠人的背景及资信情况,确保捐赠的真实性。
不法分子利用公众爱心和对慈善的热情,假冒或伪造慈善组织的身份,来骗取公众信任。 一旦取得信任,就会编造一些看似很正规的、吸引人的虚假项目或活动,来诱导公众。
提示大家,遇到任何声称捐赠能获利等假借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行为,一定要谨防上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