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上海漕河泾留创园的海归团队
——创业者与园区的双向奔赴
文/人民日报记者 孙亚慧
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
从上海西南的河道旁延展,一条泾穿塘过湾,汇入黄浦江。经过几十年发展,曾经纵横阡陌的漕河泾开发区已成为许多创业团队的优选地。
今年,漕河泾开发区建区已有40个年头。不久前,本报记者来到上海漕河泾留创园,在2024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综合评价排名表上,这家园区位列榜首。接受采访的两家海归公司一个诞生于2005年、一个诞生于2019年,两代创业人的奋斗故事,是这里创新动能涌现的生动注脚。
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肖宏前往美国深造,并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曾多次在行业顶级峰会上发表重要论文。从学物理转向电子工程领域,肖宏对后者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愈加浓厚。
2005年3月,肖宏归国创办了新相微,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漕河泾。那时,国内正开始大力发展平板显示技术,肖宏是较早一批参与这一进程的海归创业者。
“园区在当时提供的房租优惠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尽管当时的创业氛围可能没有现在这么浓厚。之前创办其他公司的时候,我们曾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因此对漕河泾比较熟悉,这也是新相微选择上海的原因之一。”肖宏说,上海市政府对半导体设计企业与面板厂的配套给予了一定支持,他们有幸成为被选中的几家之一,这为企业早期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中国面板行业的发展是从零开始的,平板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电视面板的轻薄化,并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上海市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建设高世代TFT生产线。
肖宏坦言,自己回国时很幸运,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不多。“虽然当时我们的上游供应商主要在海外,但我们的设计是国产化的。市场在国内,这让我们在竞争中有了优势。”
如今,这家企业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等研发应用,已涵盖智能穿戴、手机、平板、显示器、笔记本、电视等产品,是国内显示驱动芯片设计的知名企业之一,与京东方等头部面板企业保持深度合作。
2023年6月1日,创业走过18个年头的肖宏带领团队实现新相微在科创板上市。那一年,新相微是徐汇区内第四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当年徐汇区第二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肖宏感受到了新的压力。
“现阶段,半导体领域依然吸引了不少资金,但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投资者更加成熟和理性,他们对半导体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随着国内对高新技术行业的重视,半导体作为关键部件,为行业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促使整个行业不断进步和创新。作为设计公司,我们相对灵活,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我们也正在寻找新的市场方向,开拓更多机会。”肖宏说。
2019年,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面试服务的近屿智能诞生于漕河泾留创园。首席运营官黄华告诉记者,团队当时取名“近屿”,寓意其希望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双向依靠,就像一个岛屿一样。
团队核心成员共有5名,其中两名毕业于海外知名院校。近屿智能团队首席执行官方小雷在人力资源领域经验丰富,特别是在北美地区。在海外时,方小雷观察到已有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人工智能,而国内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近屿智能团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市场机会。
“AI面试的上下游企业很重要,漕河泾留创园又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场地支持,这也是我们最终选择在上海创业的原因。漕河泾有很多知名企业,他们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黄华说。
从2018年发布第一款产品,到2019年创业,如今,经过7年的技术储备和迭代,近屿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得贤L5级别AIGC面试官产品,对应客户多为大型企业。除AI面试外,团队还基于多年在AI面试模型训练中积累的资源,于今年年初正式上线推出了近屿智能AI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人才培养项目。“
比如,西门子中国一年会收到几十万份简历。我们会用短信、邮件、电话机器人等方式邀请候选人参加AI面试,面试结束后会形成报告,招聘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看,进行人才的筛选。”黄华说,原来的笔试面试等多轮面试变成了一轮智能面试,也能一定程度上规避某些招聘情景下面试官的主观偏见。
黄华介绍,新冠疫情后,近屿智能团队在产品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在功能实现上比以前快了很多,新的AI面试产品能够智能追问、智能生成问题,还能进行深度解析,极大地提升了面试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随着AI面试应用范围拓展,这种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面试工具,获得了更多投资人关注,有更多团队进入赛道。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华认为,团队的竞争优势在于可以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AI面试方案。“中小企业的需求波动较大,大型企业的需求相对来看是更稳定的,这也是我们在研发产品中会考虑的因素。”
见证了一批批留学生团队回国创业的漕河泾留创园,也在逐步适应平台转型。创新创业园区众多,想要获得团队青睐,留创园需要拿出更大的引才诚意。
上海留学人员漕河泾创业园区常务副总经理赵晶介绍,园区非常注重科技金融服务,通过中小融资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信用贷款,并建立了完善的天使投资到IPO阶段的投资基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园区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并与海外重要节点加强合作,为海归人才提供支持。”赵晶说。
立足自身行业,肖宏认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机会依然很多。“我回国时正好赶上了显示面板行业的发展,这让我们能与国内的面板厂一起成长。如今,新能源汽车和各种智能穿戴设备的飞速发展,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和差异化优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肖宏说。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新兴行业的创业者应如何定位自己以保持竞争力?
肖宏建议,创业者应专注于差异化策略,即使面对比自己规模大的公司,也要努力找到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例如,在一些成熟的赛道上,如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生存和发展会比较困难。像手机市场,由于已有多个大公司占据主导,新进入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差异化特点,很难获得成功。“不过,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或新兴市场,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等核心部件,有特色的产品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说。
致力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
文/赵 晶
上海留学人员漕河泾创业园区常务副总经理
上海漕河泾留创园成立于1996年,经过20多年来的不辍耕耘,在2024年荣获“留创人员创业园建设30周年优秀园区”称号,并曾两度在留创园年度综合评价中名列全国第一。园区坚持“以留学生服务留学生企业”的运营理念,服务团队多由理工科、金融类等留学回国的人员构成,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行业解读能力,能为留学生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凭借多年的创新创业服务经验,我们提炼并形成了接力式科技创新创业运营模式。依托上交所上市服务基地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区高地优势,漕河泾留创园的两张“服务菜单”很有特色——一是以技术成果、高价值专利为企业信用加成的科技金融特色服务;二是与质押、保险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深度结合的知识产权特色服务。
前者,以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抓手。后者,则以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孪生”服务为特色,培育高价值专利赋能高质量发展,帮助科技企业盘活无形资产,将创新资产转化为创业资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小企业变大、变强。
近年来,我们围绕“科创生态”,坚持构建以基础研究成果培育转化的创新生态、以颠覆性技术协同共享的开源生态、以功能性平台融合赋能的产业生态和以未来产业为前瞻谋划的战略布局,探索打造一批高质量孵化器、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一批共性技术赋能平台和一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基地。比如,引入国际知名创孵模式,打造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并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7家“高质量孵化器”,聚焦大模型算力聚合,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吸引海内外英才落地漕河泾开发区。此外,还有集聚顶尖科学家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中心和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发挥作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本创新示范区的优势,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积极走访开发区内留学生企业,着力打造大都市中心创新创业首选地。我们也在积极尝试多元化开放创新,恢复和加强与国际化创业社群、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海外高校等合作与交流。拓展合作,积极建设国际合作生态网络。
为满足企业出海需求,园区通过走访企业和跨境服务机构,认真收集留学生企业相关业务拓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策划出海主题活动,助力科技企业“走出去”。
下一步,漕河泾留创园会继续发挥漕河泾人才智力资源优势,联络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关注归国留学人员成长,动员广大留学人员发挥好“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作用,与留学归国人员一起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11月6日《人民日报》第10版
编辑:吕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