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人的记忆——盼年

文摘   2025-01-20 00:01   甘肃  


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大多和过年有关。

斗转星移,柳暗花明,新的一年又已临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进腊月门,我就想起陆游这首《游山西村》。竹篱柴门、腊月飞雪,家酿好酒、美味饭菜,主人热情、客人感动……古朴的岁月中,静寂的村庄里,春节是一幅线条简单的温馨插图,淡描浓写之间,心里就有了淡淡的喜悦和一种殷殷的盼望。




过年是什么?


过年是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憧憬,是亲情涌动无法阻挡的团圆。有钱没钱不要紧,回家过年最重要,这是一场如火如荼的拼搏,浩浩荡荡的人潮几乎塞满所有的海陆空交通工具,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只为除夕灯下一家老小欢乐的欢笑,只为大年初一应接不暇沸腾的祝福。平日再忙的人也有了工夫和父母亲人相守,平日再不打扮的人也换上套讲究的新衣新鞋,面貌焕然一新,心情特别愉快,一杯美酒一锅汉烟,一碗饺子一把牌,亲情交汇,其乐融融。




去年除夕夜,我和大哥说:“早先农村里一个大家族在一起过年,一起写对子挂灯笼,一起拜祖宗请家堂,一起守长夜拜大年,长幼有序,笑语欢歌,那该是多么吉祥喜庆啊!”大哥点头称是,接着说:“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国泰民安,我们在城里也能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不是也很好吗?

是很好,只要亲人团聚,就是最好的。


盼年的传统

如果把岁月比作一条漫长的路,那么一个个农历的大年,就可以说是这条路上一座座突起的山。恭肃、虔诚又喜庆吉祥的年,承载着传统文化多少厚重积淀和小孩们无数的期待。然而,年就像一个天生的流浪汉,从来不会耽恋哪怕是最美丽的风景和最舒适的驿站。除夕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年来了;尚不能看清它的面容,一个远去的背影又甩给了刚刚还翘首以盼的孩童。……年又走了。


盼年的记忆


小时候,对过年的盼望很具体,比如能吃点好东西、穿新衣服、放鞭炮、拜年、讨压岁钱……随着年龄的变化,盼望的内容也渐次改变。人到中年,现在的期盼是春节前回老家去给父亲上上坟,见见老家的老人和兄弟,赶一场家乡的年集,体会一番久远的儿时记忆;盼着母亲身体健康,孩子们学业有成,兄弟姊妹们工作顺利;盼着能和平日忙碌的朋友们一起喝杯酒,倒倒肚子里的苦水;盼着除夕最后的时光能带走旧年里所有的不快和烦恼,盼着新年的钟声能带来又一个春天明媚的希望和开端……


年味从杀猪开始



一进腊月,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家开始杀年猪了,大姨家差不多是村里第一个杀猪的人家。大姨夫是村里一流的木匠,东家娉姑娘的高低柜,西家娶媳妇的沙发床,盖房搭屋,窗户啊,门啊,无一不出自他的巧手,所以大姨家的日子也是一流的,那么早早杀一口大肥猪也就顺理成章了。


听着猪的惨叫,口里就不自主的流口水,去年的旧肉早吃光了,大人孩子肚里一点油腥都没有了。总是问母亲为什么咱家还不杀猪,但母亲说猪还瘦,再养些日子,上上膘,一大年的油水全指它呢。

于是我们一大帮孩子心不在焉的扒了几口饭,就跑去大姨家看热闹,母亲也要去帮忙的,我们全家人中午要在大姨家吃杀猪菜的。

再好吃的猪肉也不能永远留在肚子里,爷爷说,酒肉穿肠过。

新年风俗


祭灶爷

腊月二十三在西北被视为祭灶的日子。眼看快到祭灶了,便有那些善于印制灶神的人挨家挨户送。人们恭恭敬敬地接过来,然后像得了宝贝似的捧着,贴在厨房靠近锅灶的地方。这时再焚上几柱香,磕几个头,表达对灶神的敬爱,也是对来年平安、喜悦的期盼。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却不允许靠近,只能躲在门缝偷偷的观望。这种神秘而又庄重的场面小时候在通渭是常见的,然而现在或许是因为人们的懒惰,或许是无信仰的缘故,这样传统的年俗场景便很少有了。

扫屋子

祭过了灶便要扫屋。扫屋是过大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大早起来用过早饭,大人们便开始布置任务。小孩们凑在跟前也希望助上一臂之力,左右穿梭,搬东挪西,但往往是帮了倒忙,原本早该完成的任务还得一拖再拖,惹来大人不断的牢骚和呵斥。即便这样,天真还是小孩子的天性,总会为这无谓的劳动欢喜上半天。

蒸馍馍

屋子清理干净后,真正的年也就开始了。老一辈人总喜欢蒸馍,擦油饼,现在的人们省却了许多麻烦,不再劳神费力去蒸馍,这样也就销蚀了许多年味了。老一辈人蒸馍,总要蒸得花样繁多。一般情况下,年后要吃到出了正月才行。所有做出的馍一出锅一律要先供养天爷爷,大人们用碗盛好,端到自家的佛龛前,虔诚有加,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连馍带碗放在那。等神佛歆享之后才把食物分给急不可耐的孩子们,这其中饱含了传统中国人对神佛的信仰,也熔铸了和谐美满、平安健康的期望。



随着除夕脚步的临近,人们仍在紧张的忙碌着。煮甜醅,馓凉粉忙的不亦乐乎,那是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更是每一位游子最牵恋的味道。

年味愈来愈浓,远处传来荡荡悠悠的鞭炮声,清脆悦耳。成群的孩子在户外嬉戏着,大人们则在家中包着饺子,欢乐喜庆的中国年就这样迈着轻松的步伐走来了。

这种古老而又充满味道的年,是现在拿着手机刷着屏,打着游戏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它的神妙乐趣就在于那份传承。

看通渭
今日的通渭,今日通渭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通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