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前言:
今天,聊聊摄影中的拍摄思路问题,特别是拍摄同一个人、同一座山、同一架飞机,为什么不同的摄影师会拍得截然不同。
我想,这对于想避免雷同,想拍出创意的朋友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吧。
昨天闲的没事,我逛 Dpreview 网站的时候,随手翻到它报道了年度风光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有趣的是,其中有两幅获奖作品拍摄的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座山:
摄影师:Andrew Mielzynski(加拿大)
首先这幅 Andrew Mielzynski 的作品,看上去如绘画一般,画面中的元素位置排列极为规整,层次分明,给人的感觉是无比宁静。
摄影师:Ignacio Palacios,(澳大利亚)
而之后的 Ignacio Palacios 这张,在航拍视角下画面更为立体。山的影子宛如日晷指针般,指向了远方的闪电。画面更有一种表面平静之下,大自然暗藏狂野的感觉。
他们拍摄的都是位于阿根廷一片盐湖中的 Cono de Arita 火山,可以说是面对着同一个“模特”,但在两位摄影师的镜头下表现得完全不同。
两张照片的完成度和表现力都极高。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虽然不是刚发现,但最近对于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并且不仅限于风光摄影。
比如在巴黎时,我和 隋晓龙 老师都拍摄了同一个模特,而我们所拍的照片不能说有所不同,只能说是完全不同~ 哈哈
比如我为了避免和现场其他摄影师拍得雷同,所以借助反光小道具,让人物获得了类似二次曝光的效果:
(具体拍摄方法和创意解析可以戳上图阅读之前的技法文章)
除了避免雷同拍出创意,我这样拍摄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让画面中带上巴黎特色的建筑的窗与阳台。
我还拍了一些既有一定虚化,也能看出背景信息的照片,比如《疾速追杀4》里基努里维斯爬上的那 222 级台阶前:
这样的画面比较追求秩序感,虽然也会让模特看向镜头的同时去自由做出一些表情和小动作,但属于大画面中点缀的小活泼。
但是隋老师不一样,他 拐走了模特然后 拍摄了更具街头感的画面:
后来我特意问了他为何这样拍摄,他的回答也很有趣:
“ 我更愿意像拍杂志那样,给模特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带有那种自然的感觉,或者一些拍摄上看起来不那么完美的感觉。不是特意去摆,而是去抓到的瞬间与动作,我觉得这样的画面舒服一些。”
在我看来,隋老师的拍摄更加自然和生活化,个人感觉画面中模特占的比重更多;而我的画面创意或秩序更多,也就是所体现的摄影师意图更多。
灵动的是模特。或者,灵动的是摄影师。
我想你能一眼看出哪张照片是哪个摄影师拍的
你很难说哪种思路更好或更高明。正如最开始那两张风光作品,属于两种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不同摄影师面对眼之所见时,给出的各自答案,也一定各有各的拥趸
我想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 千人千面,而非千篇一律。
当然,如果你说不同角度拍一座山自然不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也可以千变万化,容易拍出不同。那么,假如拍摄的是同一个物体呢?
月初的珠海航展上,我和摄影师朋友 阿卓 一起拍了相同的飞机,相同的表演,从地面静止展示的,到空中各种机动表演的。虽然他赶上了几个晴天,我遇到的都是雨天,这造成了一些差异:
阿卓在晴天拍摄的运20
我在雨天拍摄的同一架运20的同一个角度
但有趣的是,即使都是阴雨天,我们拍摄的画面也会不同。
比如拍摄地面飞机的特写,他会更注重拍全关键细节,为此地面和背景有些杂物也并无问题:
而我当时则发现阴天的柔和光线更适合表现光影的渐变过渡,体现表面质感,很有拍人物肖像的感觉,所以只拍了没有地面的飞机局部:
而在面对同一架歼-16(应该是吧)时,阿卓也拍了局部的照片。但他只拍了座舱,画面只有一个主体元素,并保留了色彩:
而我依然钟情黑白,力求更加简约。内容上,则是拍到了座舱两边的垂尾,为座舱添加了搭配元素:
面对空中表演的战机时,同样是拍俄罗斯的勇士飞行表演队,阿卓用后期的渐变让天空有了明暗过渡与层次,让战机编队更完整,在画面中更突出:
而我则保留了纯白的天空背景,并且在取景上更为极端的捕捉飞机正侧面,让人感到 “拥挤” 和 “近”,进而体现飞行员驾驶技术的高超:
显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语言思路,我觉得作为观众,应该是同时看到两类照片会更开心吧(既要也要)。
在拍摄著名的 SU57 时也是如此,阿卓拍摄了很多 “爆框” 画面,角度大多略微倾斜,非常震撼:
而我则更想要的是 “证件照” 的机身腹部,并且带上了喷口的马赫环:
所以在 SU57 的拍摄时,我俩局部与整体的拍摄思路又完全对调了过来。
而这种思路上的不同,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在拍摄地面飞机座舱的时候,阿卓的几张作品里都更关注飞行员的表情动作:
而我则被另一架飞机喷出的热气流所形成的 “油画背景” 所吸引,所以让背景的比重更大,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
当然,有些画面也是有相似的。但我总能在各自的文件夹里,找到明明应该是同样天气条件下的同一架飞机,画面风格和内容却截然不同的例子。
最后聊两句为什么同一个场景或被摄对象,不同摄影师会拍得完全不同。或者说,怎样去获得这样的不同思路。
1
探索和发现本身就很有趣,要玩儿起来,放松下来,与众不同的视角可能就容易被发现。太过严肃和拘泥于拍摄的套路,就很难有什么创新。
2
数量不代表质量,但有时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数量并不简单指拍摄张数,还指围绕一个被摄主体,你会选择多少种角度,尝试多少种方法。
3
有些创新效果,是对几种已有拍摄方式的融合与重组。所以多看一些作品,多了解一些创造方式总是好的。眼界开阔,才有可能“跨界”出新鲜的东西。
所以,当你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时,也不妨去参考一些拍摄同样题材和场景的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并非为了模仿,而是为了找出不同,好去以不同的方式更多地拍摄尝试。
摄影师不只是驾驭相机或其他拍照设备的人,更是做出判断,决定自己要拍什么,表现什么的人。
我是李白兔子
是这个订阅号的创始人
是编辑、摄影师、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我是 IPPA 2015、2017、2018、2021 、2022获奖人
我是《摄影之友》2019榜中榜年度影像人物
Title 还有很多,意思一下就好……
我有一门课
叫作
「 超凡手机摄影课 」
讲课始于 2015 年,如今重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