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二十期“天马”博士生论坛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学院贾璐萌老师出席并进行指导,2024级博士研究生安钰主持论坛,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浩林、2024级博士研究生张沛东担任本期论坛主讲人,学院2023级、2024级博士研究生参加论坛。
博士生安钰主持论坛
主讲人刘浩林作了关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及其人本意蕴”的论文分享。他认为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沿着批判的路径逐步生成,马克思也从关注思辨的正义过渡到强调现实的正义。马克思正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依靠,形成了三方面的核心内容,指明正义立足于物质利益关系和社会生产方式、以实现人的解放为价值目标、强调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实现真正正义。他认为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强烈关怀,也使马克思正义理论具备浓厚的人本意蕴,具体表现为强调人在正义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问题的过程中倾注了对人的深切关注,理论指向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解放。
主讲人刘浩林进行分享
主讲人张沛东作了关于“文化危机与美学救赎:卢卡奇文化批判思想的审美向度”的论文分享。他认为卢卡奇以总体性为核心,考察了现代社会人的文化危机。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异化的、非本真的、虚无主义的生存境遇,卢卡奇分析了总体性与人的存在,总体性与文化的关系,提出总体性的文化是完满的文化,造就了自由的、完整的人,构筑了人本真的生存状态。同时,他指出卢卡奇以总体性作为社会评判标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文化问题。卢卡奇提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文化危机需要重建总体性,回归完满的、总体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卢卡奇依靠审美与艺术,探索了重建总体性,通向完整的文化与自由、完整的人的路径。审美的直接性、拟人化、特殊性,能够在心灵中拟构恢复了总体性的观念世界,并通过现实主义艺术反思批判现实,影响人的现实活动,依靠审美和艺术对抗物化现实,实现心灵与世界、主观与客观、个体与类的统一,重建外部世界的总体性,进而超越文化危机,通向完整的人和人的整体。
主讲人张沛东进行分享
在互动环节,贾璐萌老师对两位论坛主讲人分享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并从文章选题、文章写作、文章修改及文章投稿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分享。与会同学就自己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与贾璐萌老师进行请教和沟通。
贾璐萌老师进行点评
“天马”博士生论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博士生搭建的师生互学互鉴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推动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与思想碰撞,有助于研究生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分享优秀研究成果、发挥协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理论水平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文来源 | 李樑 安钰
图文编辑 | 杜皓杰
责任编辑 | 靳莹 李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