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是否入党是许多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同学正处在迷茫状态。我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个学妹在大学时未申请入党,毕业后参与到基层工作中,并且对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党员身份有助于职业发展,于是开始努力申请入党,加班积极,疫情期间奋战一线,有需要必举手,2年后终于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这就是竞赛君举一个例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党员身份对体制内或其他特定领域工作岗位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大学时期,我们虽然不知道未来的发展在哪,即便不确定未来是否需要这个身份,也应该把握机会。
在大学入党和不入党,在身份认同、就业优势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呢?竞赛君为你们分析一下!
党员:成为党员的大学生拥有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党的组织生活和各种政治学习,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政治意识,也让我们更了解国家的政策方向。
非党员:未入党的学生没有党员身份,可能对党的事务参与度不高或缺乏相应的政治身份认同,并且不能参与到党的内部活动中,政治参与度相对较低。
党员:党员大学生在就业时可能会更受青睐,尤其是在公务员、国企等岗位申请中,党员身份可以成为一个加分项,有助于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
非党员:虽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是评价标准之一,但在一些公务员、国企岗位的竞争中可能会因为不是党员而受限。
党员:作为党员,大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这些都能增强我们的社会影响力。
非党员:主要围绕个人兴趣和专业领域展开。虽然也可以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但是不能参与党内的任务。
党员:通常需要严于律己,学习成绩优异,这是因为入党名额竞争激烈,要求在校申请者在学业和其他方面都表现出色,这有助于培养自身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非党员:主要接触的都是围绕个人兴趣和专业领域展开。个人发展更多依据个人的规划和市场环境来决定,有更大的自由度。
党员:通过党组织的活动,构建起广泛的网络关系,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有极大的帮助。
非党员:社交网络的建立更多依赖于个人社交能力和专业领域。
总的来说,入党与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决策,它将影响个人的政治身份、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应根据自己的信仰、目标和规划来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理解党的宗旨和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党课学习,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展现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 党员)
大学接受党员申请的时间一般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大一入学就可向所在党支部递交书面的入党申请书,成为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学校里的入党名额有限,学校一般会优先考虑班委,所以大学生想要入党也需要着手准备竞争一下班委),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以及个人在思想政治、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接受党支部的初步谈话,了解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入党动机。
党支部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包括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审查后,申请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需要填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并开始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每个季度需要向党组织提交一份思想报告(1500字左右)。
入党积极分子需要积极参与党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如党课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接受党组织的定期考察,包括思想汇报、民主评议等环节。
并且同时要通过学院组织的二级分党校培训并参加考试。每年开展两期,一年培训结束后同意考核(学习也是有名额限制的,一定要积极争取)。
左右滑动查看入党志愿书填写规范
个人自传详细解析
教育考察
2025年第九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
报名时间:即日起—2025年5月30日
主办单位:《海外英语》杂志
大赛对象:
全国在校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生,本科生及研究生)。
组别:
英译汉组、汉译英组、汉译俄组、汉译日组、汉译西组。
推荐:省赛获奖率50%,全国赛获奖率40%。多所高校学科竞赛目录赛事,榜单赛事,含金量高。不限专业门槛低,证书可以综测加分、评奖评优、保研考研有用。
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大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