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夭夭
庞君伟个展
开幕式时间
2024/11/02 15:00
展览时间
2024/11/02 - 2024/11/09
艺术顾问
李凯生
策展人
徐鑫桦
浙江赛丽美术馆4F
杭州市上城区江城路369号
11月2日下午,“野草夭夭——庞君伟个展”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艺术家庞君伟以野草为主题的系列作品53幅。
策展人/主持人:徐鑫桦
对庞君伟初印象是建筑师,然而他的绘画工作室揭露了他真正的画家身份。他的作品众多,梳理策展思路成为挑战。深入了解发现,庞君伟对野草的描绘贯穿其艺术生涯,同时意识到,他对野草的关注源于设计师身份下的生态反思。庞君伟非科班出身,却以艺术家敏感度捕捉被忽视之美。
展览得益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院长的建议,特别是对野草价值的认可。在古代,文人雅士欣赏梅兰竹菊,却忽略了野草,它虽平凡却广泛存在,如同大众,构成了生态的重要部分。
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董事长 画家 硕导 陈坚
艺术家庞君伟,环艺系出身,其设计作品常展出并留下深刻印象。交流中,他的多才多艺令人惊喜,不仅擅长设计,还能画画、弹古琴,眼神炯炯,心思细腻,展现了艺术家的敏感特质。“野草夭夭”,充满浪漫与情趣,展现了野草的风姿与叙事空间。
野草作为非主流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填补了中国绘画的空白。庞君伟老师的风格独特,长期探索已形成个人风貌,野草主题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关照。他的作品不受传统束缚,展现了自由奔放的艺术语言。
作为一个设计师和艺术家,庞君伟老师的心性开放,不受浮躁时代影响,保留了对生命的独特关照,这份本真与清净,在设计院的工作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第四综合分院院长 陈建游
庞君伟是一位多面的艺术家,初识时以其难以解读的油画让我困惑,或是天才或是疯子,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随着了解加深,我发现他不仅是一位大学教师、设计师,更是一位真正的画家。
他的生活复杂多变,角色转换间游刃有余,面对客户、学生和自己时各有不同。与他相处,你能感受到他的疯狂与理性并存。他的画作堆积如山,家中无处不是画,他在艺术中的投入达到了极致。
庞君伟的画作主题“夭夭”,寓意丰富,展现了他的复杂性和深度。他的专注和认真,让他在设计和绘画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似乎拥有无限的时间,能够兼顾众多工作,这令人好奇。庞君伟的纯真和坚持,以及他在艺术上的自由、忘我状态,是我所敬佩的。对他而言,绘画不仅是职业,更是人生的书写。在此,我对庞老师表示祝贺,期待看到他更多疯狂而自由的创作。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李敏
作为一名风景设计师,庞君伟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将其融入设计中。本次画展的作品展示了从1996年到2024年的作品,展现了从中到西,从传统到现代,跨媒介的实验性。但我更关注的是他画作中的线条和色彩,它们透露出他不安的灵魂和深度的思考。这正是一位有追求的画家、艺术家应有的状态。
原台州天台文联主席,画家陈虹
我来自庞君伟的故乡——天台山,今天与四五十位乡亲一同前来祝贺。
我对庞君伟的画作颇为熟悉,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诗意,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画作严谨而理性,这与他的设计师和教师身份不无关系,他将内心的激情和对绘画的热爱通过理性的形式完美表达。此外,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当代性,这与他学院背景和广阔视野相关。
庞君伟的画作也深受天台山文化的影响,天台山虽小,但其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上许多高人隐居于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高度。庞君伟的画作展现了他对文化自信和独特性的坚持,他的作品完全是内心感受的流露,保持了个人风格的同时,也体现了天台山文化的潜在影响。
艺术家庞君伟
本次的野草夭夭首先是:心性之草。借草抒情,表达自己的心性。这些野草本身的天真是直指人心的,很精神性的,这是感受也是灵感之源 ,表现方式也是直接真诚。要参透生命本质就要让自己变得单纯、松弛、简单。去真诚 、鲜活的洞察自己的思绪 ,野草会给我灵性的的滋养,鲜活的力量。
人所有感官都源自内心,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和趣味很像内心的力量不断萌生,永无止境。它不执不住,始终保持本真。我认为当下很需要这种精神。在观看方式上,用神遇,是通感,游目骋怀的游目,要避免只是视觉的装饰性。
其次是破界之草,我们往往以分别心区别事物,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我的理解是要打破艺术的边界,而且还要打破题材,打破画种,打破当代还是传统。甚至不要执着于是不是艺术家,要忘记这些标签。还要打破微小之物还是高级之物之分别。展厅有一件作品《兰花》 画的却都是野草,是源自我父亲种的兰花因为有段时间不在家导致长满了野草 ,兰花奄奄一息,我看到觉得这样反而更有生机活力。
任何事物都具备健全的本真,无区别心看待人与事物,不要有认知的狭隘和封闭,野草实ji代表自己 也是代表一个群体 ,当遭受风雨雷雪的锤炼,却依然保持心性 、本真的展现。
第三是意象之草。我认为东方的写意要高于西方的表现主义,不需要证明。东方写意非常空灵,虚室生白,举重若轻,言有尽而意无穷。我比较注重书写性 笔触感 和表达直觉。
就画作本身而言,是一套对色彩和水墨、纸、画布关系的实验,顺着材料走,材料包含自己的心,是主观的 、个人性的表达。犹如做菜,用鲜活的材料,真诚的烹饪手法,端上来还是热气腾腾的让大家品尝。
人需要有空性,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要有空境。艺术绝不是偏执,谈对错的问题,而是可能性 ,发展性,未知性,无限性,空间性。 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太多的酸甜苦辣,特别是苦难、无奈,无论怎么样要做到心是热的,保持如野草一般的本真。
整体围绕《诗经》意境“野草夭夭”为主题,根据展厅“H”形空间利用四个端头分为“乡土” “写生” “想象” “表现”四个序列。
乡土是少年时期的无畏探索,表达故乡的国清寺、村庄、市集、山水,这个序列是考进美院前后完成。写生是成立建筑事务所后的人生感悟,设计现场的对话,此阶段大部分内容是野草,视点的切换,放低姿态也是对自然的深层交流,纸张与土地的亲近产生“大地皴”法。
体现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与对设计行业的反思。想象是写生与乡土基础上的升华,山水和建筑和人物或者野草的理想化的融合。
表现是想象之上的打破和放飞,无形无相,更加自由松弛,把之前的内容消化融合,不执着于内容、材料、形式等做到自由表达心性。四个板块之间再贯穿野草主题,也略加打破。
艺术家认为要做破界之草,我们往往以分别心区别事物,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要打破艺术的边界,而且还要打破题材,打破画种,打破当代还是传统。
甚至不要执着于是不是艺术家,要忘记这些标签。还要打破微小之物还是高级之物之分别。
展厅有一件作品《兰花》 画的却都是野草,是源自艺术家父亲种的兰花因为有段时间不在家而导致长满了野草 ,兰花奄奄一息,这盆“兰花”反而更有生机活力。
任何事物都具备健全的本真,无区别心看待人与事物,不要有认知的狭隘和封闭,野草实质代表艺术家自己, 也代表一个群体 ,每当遭受风雨雷雪的锤炼,却依然保持心性 、本真的展现。
庞君伟表示:“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酸甜苦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次展览之所以命名为‘野草夭夭’,是因为野草象征着一种完全纯真的本性,这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在当今时代,许多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有时甚至格外艰辛。人们常说‘内卷’,我自己的工作也不例外,作为设计师,经常需要不分昼夜地工作。”
庞君伟说道。因此,他为自己保留了一片私人空间。闲暇时,庞君伟喜欢拿起随车而放的画笔,绘画能够让他完全放松,是他心灵的避风港。
通过这次展览,庞君伟希望能够展览其从未展现过的另一面,给予大家一些启发。野草代表最广大的群体,无论环境多恶劣,依然坚强生长,不住不执,鲜活有趣,保持本真。 当下这么卷的环境下,很需要这种精神。人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而野草则不拘泥于外在,不执着于形式,始终保持着一种轻松而旺盛的生命力。
虽然我们可能在某个瞬间能够达到这种状态,但一旦回到日常生活,就很难保持。因此,我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提醒人们,生活也可以充满乐趣,不必总是追求那些如梅兰竹菊般高高在上的‘君子’形象,我们同样可以欣赏那些微小而可爱的事物,它们同样值得我们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