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快乐暑假更需要加强防范

教育   2024-08-15 19:58   海南  


正值暑期

HNUers在干什么呢
要谨记一点

“你放假了,他们没有”

预防网络诈骗,提高安全意识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诈骗手段快速翻新

迷惑性不断增强

海小招提醒大家要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01

刷单返利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是目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危害极大。


【案例一】高考后闲在家的李同学想找份兼职,他找到一条网络上的招聘代写的广告,加入QQ群后发现是“某宝代拍群”。对方表示代写的兼职已招满了,刷单兼职更简单,只需按照要求购买指定商品,就能赚取佣金。李同学按对方的指示下载一款APP,并将钱转入指定银行卡,随即APP上就获得相应积分,完成任务后,李同学顺利提现了60元的佣金。尝到甜头后,李同学便对这份“兼职”信以为真。完成了几单小额任务后,对方称有笔大单,佣金也很高,李同学便毫不迟疑地按照对方要求连转几笔钱,共10000元。但这次,李同学却无法提现,对方则称还需完成一笔23800元的大单,才可提现,李同学这才发觉自己被骗。

02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诈骗分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还有些诈骗分子是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案例二】江女士在抖音收到一条私信,称有“内部人员”指导买股票,随后江女士受邀进了“股票投资指导群”,根据群内“客服”及“内部人员”指导下载了一款虚假投资APP,并进行了首次充值。次日,APP内显示江女士投资的股票已经大额上涨,可提现金额为800元!江女士提出首笔“收益”后,又向该平台多次加大金额充值,直到第四次提现时系统提示“账户存在风险”,需要再次投入十万元才能“提现”。此时,江女士已向该APP内充值50000元,意识到被骗后立即前往了就近派出所报案。

03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站、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咨询。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还常以“刷流水验资”为由,诱骗受害人将其银行卡寄出,用于转移涉案资金。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资金周转的人员。


【案例三】程先生接到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的来电,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因程先生正好需要资金周转,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并下载某款“贷款”APP。程先生在该APP上申请贷款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其转账。程先生向对方转账13万多元后,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随后便失去联系。程先生发现下载的APP已无法登录,才发现被骗。

04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电商平台的网购消费者或店铺经营者。


【案例四】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物流客服”的陌生来电,称王女士快递丢失需进行理赔。王女士随即查看某购物APP,发现一件商品未更新物流情况,便信以为真,添加了客服微信。随后“客服”发给王女士一个链接,要求下载某聊天APP和银行APP,进行“理赔”操作。王女士根据要求操作后,“客服”称其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需在银行APP里输入“代码”解冻,而这实际上是诈骗分子诱骗张某进行转账操作。王女士收到银行转账短信后才发现被骗。

05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五】张女士夫妻接到自称“某地网信办”工作人员来电。对方称张女士办理的手机卡给他人发送多条诈骗短信,导致多人被骗,要求她立即配合调查。随后,该“工作人员”将电话转接至“某地公安局”,一名自称是刑警队长的“王警官”说张女士目前涉嫌一起诈骗案,若要证明自己没有从事违法犯罪,需要对她的全部资产进行审查才能证明其清白,审查完毕会将钱款全额退回。就这样,张女士和丈夫被对方洗脑,按“王警官”指示将定期存款120万元现金取回家,准备按照约定时间,把钱汇到对方指定账户,幸好民警上门劝阻及时,才避免他们遭受财产损失。

06

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六】小方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工作人员,谎称其名下京东金融金条业务需要处理,如不处理将影响征信和账户安全,小方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指定APP,并将手机屏幕与对方共享,后被对方引诱将资金转入了所谓的“安全账户”,共计被骗29万元。

07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吸引受害人关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诱导其通过微信、QQ 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便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案例七】郭某报警称玩手机时在咸鱼上看到一个卖摩托车的信息,郭某添加了对方微信号后,对方回复称摩托车卖5800元,郭某通过支付宝账户向对方转账999元订金,后对方称车辆已经发出,需要该再支付一部分货款,郭某再次向对方转账2200元,转账后一直没有收到摩托车,郭某使用微信联系对方,对方一直没有回复,郭某意识到被骗遂报警,被骗3199元。

08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或孩子老师的照片、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账号,以“假冒”的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或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随后,诈骗分子以领导、熟人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领导、老师等人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诈骗分子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接电话等为由,谎称已先将某款项转至受害人账户,要求其代为向他人转账。为蒙骗受害人,诈骗分子还会发送伪造的转账成功截图,但实际上其未进行任何转账操作。出于对“领导”“熟人”信任,受害人大多未进行身份核实便信以为真,以为“领导”“熟人”已将钱款转账至自己账户。随后,诈骗分子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害人尽快向指定账户转账,从而骗取钱财。此类诈骗通常利用受害人对领导熟人的信任心理,疏忽了对其身份进行核实。


【案例八】王女士是一公司会计,某天有人以王女士公司老板身份添加其QQ,王女士看到对方用自己老板的名字做网名,就没有起疑。对方将王女士拉进虚假的公司群聊,群里已有两位假冒的公司领导。“老板”在群里声称自己正在开会,不方便接电话,安排王女士将公司账户余额明细发到群里。另一位“领导”则声称公司有笔款项需要支付,在群里发来了银行账户信息,让王女士配合转账。王女士付款后,接到了真正的老板打来的电话,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共计损失180万余元。

09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受害人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案例九】周同学有一游戏账号,其意欲出售。一名游戏玩家联系到他,称想买他的游戏账号。接着对方发来 一个交易平台的链接让周同学点击下载,对方让其将游戏账号挂在上面进行出售,并称自己会通过该交易平台购买。几分钟后,对方称已经把钱打到平台了,让周同学去提现。于是周同学进入交易平台进行提现,不一会儿交易平台“客服”就联系周同学,称其填写的资料错误,导致游戏账号被冻结,需要周同学充值2800.1元才能解封,周同学随即使用家长的支付宝向对方转账2800元。又过了几分钟,周同学发现还是不能提现,“客服”称其之所以不能提现是因为充值没有带零头,在对方的指引下周同学继续转账。当转账后,“客服”又表示还是不能提现,需要继续转账10000.1元。完成转账后对方仍以不能提现为由让其继续转账,共计被骗6.44万元。

10

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案例十】夏先生在某社交软件结识了一位“白富美”陈某,很快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确立恋爱关系不久后,夏先生就频繁收到陈某发来的各种“求助”信息,包括生病住院、亲朋急事、父母去世、买房差钱……夏先生都没有犹豫,当即给对方转账帮助其“渡过难关”。短短数月,陈某就“借走”他32万余元。而当夏先生索要欠款时,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应付,对于见面的邀约也视而不见,最后干脆玩起了“消失”。感觉上当受骗的夏先生来到派出所报警求助。办案民警调查发现,夏先生口中的“白富美”女友,实际是一名无业的年轻小伙,其朋友圈持续更新的一些“自拍美照”也来自网络。警方抓获陈某后,将其真实身份告诉夏先生,他才如梦初醒。


增强反诈意识 提升反诈能力

海小招提醒大家


一、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          

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退还费用、礼品赠送、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天上掉馅饼”的说辞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便宜,遭受大损失。避免盲目跟风或投机心理,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轻信“稳赚不赔”或“保本高收益”等说辞。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提升识骗防骗能力,谨防财产遭受损失。


二、拒绝“共享屏幕”,保护信息防泄露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等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警惕,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避免无关人员操纵本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账户安全设置,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三、转账汇款严把关,谨慎操作护财产       

涉及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防范资金被骗风险。在接到涉及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及时通过官方机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轻信陌生人的转账要求或诱导信息,不贸然向陌生人提供的账号转账汇款,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在转账汇款前,务必认真核对对方身份和信息,确保资金是转给真正可信任的人员或机构。


四、正规渠道保权益,遭遇诈骗速报警       

群众如遇经济纠纷,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可通过第三方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如发现自己陷入诈骗陷阱导致资金受损,或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同时,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人员,避免再次受骗。


加强防范、保持警惕

遇到疑似诈骗时

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安全无小事,事事总关情

祝各位HNUers都能度过一个

平安,快乐的暑假!


图文转载自海南大学公众号(hainu1958)

海南大学本科招生
海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主要发布海南大学本科招生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