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柳菀 通讯员 张晓玲
11月13日,记者从东新农场公司获悉,该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养菌房改建工作顺利完成,养菌房从过去的15间增加至23间,出菇房由过去的69间减少至60间。一增一减之间,实现了养菌能力和出菇能力的平衡。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投产运营,是集菌包生产车间、养菌房、出菇房等为一体的工厂化标准生产厂房,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以生产秀珍菇为主,试种平菇、猪肚菇、白松茸等多个食用菌品种,目前是海南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基地主要生产秀珍菇,最初的设计方案将秀珍菇养菌周期预设为32天,因此建有15间养菌房和69间出菇房。”东新农场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菌包原料配方和生产技术工艺的调整,秀珍菇养菌周期为55天左右,出菇周期为5天。养菌时间延长,出菇周期缩短,造成养菌房养菌能力不足,出菇房富余,养菌能力和出菇能力失衡。
“经过产能测算,基地决定将11间出菇房、1间控制室及原老旧棚房改建为养菌房。改建后,养菌房增加至23间,养菌能力由过去的65万包提升至115万包;出菇房减少至60间,可在保证消毒空置时长的基础上,满足了秀珍菇出菇轮换生产需求。”东新农场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改建后,养菌能力提升,该基地秀珍菇每日产能由过去的1.2万包提升至2万包,达到合理的满负荷生产,综合成本有较大程度降低。
记者在该基地看到,由出菇房改建而成的养菌房单间面积较原先扩大一倍,层高从先前的4米增高至4.8米,目前正处于清洁消毒阶段。“完成清洁消毒后,我们将尽快制包和接种进行养菌,满足2个月后的日产2万包出菇所需。”东新农场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
“食用菌产业是东新农场公司经过多轮市场调研和论证,选定的‘一场一品’主导产业。”东新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雷表示,去年以来,该公司强抓生产管理、拓宽销售市场、组建技术团队、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在促进食用菌种植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该公司将通过探索林下套种食用菌,建设菌种研发室和实验室,引种驯化培育新的菌种,扩充干、冻等高效益菌类产品等方式,持续推动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渐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力争打造成为省级食用菌产业标杆,以食用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丰富市民“菜篮子”。
编辑 | 吴天奥
责任编辑 | 伍祁榕
值班主任 | 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