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卖资产
几乎没有意外,近3年以来,新希望(000876.SZ)每至年底都会开启一次“瘦身”行动——将一些资产摆上货架。
日前,公司再次披露一批拟转让的资产名单。其中,包括旗下6家控股子公司股权,以及民生保险等2家参股企业股权。
此次拟转让资产中,有6家饲料、养殖业企业的股权。包括海南新希望、南昌国雄、南宁国雄、重庆国雄、重庆希望、郴州希望各自100%股权。这些标的企业主业均为饲料生产和销售,其中5家已停产。交易作价合计约1.94亿元,占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0.784%。接盘方为海南锦麟,系实控人刘永好控制的企业。
与此同时,刘永好控制的新希望投资集团和拉萨新陆实业,分别受让了新希望参股公司青岛大牧人25.875%股权的和参股公司民生保险3.392%股权,交易对价分别为3.98亿元和4.17亿元,分别占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606%和1.683%。
上述交易若顺利完成,将为公司回血超过10亿元现金流,预计还将产生一定的投资收益。
2023年12月16日,刘永好同样扮演了“接盘侠”的角色,通过控制的海南晟宸受让新希望旗下食品深加工业务主体德阳新希望六和食品67%股权,交易对价15.01亿元。10天后,新希望向中国牧工商集团转让旗下白羽肉禽业务运营主体——山东中新食品51%股权,作价约27亿元。
梳理发现,新希望自2022年就开始对资产瘦身,当年11月,将全资子公司北京新希望六和生物持有的,位于川渝两地11个在建猪场项目公司股权出售给兴新鑫农牧。去年4月,公司再次向兴新鑫农牧再次转让川渝地区7个猪场项目公司。
兴新鑫农牧系公司参股企业,截至目前,持股比例为40%。
继续押宝养猪
新希望频频转让非主业资产,主要是为改善债务结构,减轻包袱聚焦养猪主业。
2016年,公司正式踏进养猪行业,决定用3年至5年时间,将生猪养殖规模发展至1000万头。
5年后,目标基本达成,2021年出栏生猪规模997万头,次年出栏规模1462万头,去年1768万头,均稳居全国第三。
新希望刚刚在生猪养殖行业立足,就遭遇到史上最长猪周期,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猪价长期低迷。行业企业亏损成为常态,多家激进的行业头部公司,几乎一夜之间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
2021年、2022年,新希望连亏两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5.91亿元、14.60亿元。
今年以来,市场回暖,生猪销售价格有所上升,今年上半年,公司亏损已大幅缩窄,终在第三季度扭亏。
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2.1亿元、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7%和103.97%。
今年前11个月,公司出栏生猪1493.34万头,累计销售收入243.4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620.88万头出栏量相比,减少近8%。
公司三季报电话会披露,2025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增加100万头至200万头左右,即在1600万头至1700万头左右。
二代守业
11年前,刘永好卸任新希望董事长,时年33岁的刘畅正式接棒,掌舵新希望系旗下规模最大的实业平台。
养殖是刘永好家族的起家业务。上世纪80年代,刘永好兄弟4人靠养殖鹌鹑,成为万元户而声名远扬,后来才涉足饲料等多个领域。
接班之前,刘畅被刘永好安排到新希望旗下企业长期锻炼。不过,二代接班和创一代有着很大的不同。刘畅曾对外表示,相比创一代,企业二代并没有传奇,靠的是自己的判断和积累。
在刘永好鼎力支持下,刘畅接班后的几年还算平稳,近几年遭遇的周期性波动,乃是刘畅接班以来最大的挑战。
去年9月底,刘畅发出一封全员信,首次提到公司亏损和面临的困境。她用“凛冬之战,生存之战”来烘托严峻的形势。
综合多次转让非主业资产来看,在国内农牧行业依然遭遇挑战时,刘畅正推动新希望这艘巨轮转舵重回主航道,聚焦饲料和猪产业两大主业。
今年上半年,受前期生猪产能及存栏量由高位开始去化,国内猪饲料销售承压,公司饲料业务销量合计1238万吨,同比增长-12.20%,实现营业收入328.86亿元,同比微降0.16%。
另一方面,自去年底公司把食品深加工引入战投并转让控制权后,将生猪屠宰业务并入猪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今年前6个月,其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随猪价逐渐上行而走出低迷,整体收入规模146.73亿元,同比增长38.01%。
业务聚焦的同时,降杠杆和降负债仍在进行。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负债合计849.9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28%。同期,资产负债率70.85%,同比减少近2个百分点。不过,这仍未达到将资产负债率降至65%以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