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融媒讯(记者 张洋铭)行走在凉州的蓝天白云下,惠风和畅、风景秀丽……穿梭于凉州的绿水青山中,草木葱郁、碧水泛波……
近年来,凉州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毫不放松重保护、强治理,在筑牢西部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凉州新篇章的绿色基底。
绿色屏障更加牢固
春至山川植新绿,秋临瀚海固黄沙。这是近年来凉州区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压沙的真实写照。春日的凉州大地,草木蔓发,万物复苏,正是植树好时节。在凉州南部山区,6000多名干部群众挥锹培土、植树造林,用实际行动美化家园,助力凉州生态文明建设。秋季压沙织网时,腾格里沙漠南缘八十里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党旗飘扬,人头攒动。义务压沙的干部群众扶犁开沟、俯身铺草,为沙漠增添绿色生机和希望。
凉州区坚持把增绿护绿作为一项长期性重要战略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区域绿化,坚持“向沙漠要地”,以红水河两岸沙区为重点,突出防沙、固沙、治沙协同推进。全面实施林长制,持续打好“三大战役”、实施“五大工程”,完成造林10.85万亩,退化草原综合治理3.58万亩,完成通道绿化及改造提升30公里,打造“一村万树”示范村26个。持续开展机关干部春秋季义务植树、压沙活动,创新开展“我在南山有棵树”志愿活动,新建碳汇林0.5万亩,完成工程固沙15万亩、治沙造林10万亩。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条条道路整洁平坦,一处处河道水清岸绿,一幢幢庭院淳朴舒适……走进凉州区的村村落落,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如今,许多农户家中安装的清洁取暖改造项目更是让群众乐享“绿色暖冬”。
凉州区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碳达峰行动,实施分散农户清洁取暖6520户,完成农村社区生物质锅炉取暖清洁替代42台,空气质量连续5年稳定在全国达标城市行列。5个国控和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7%,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节水行动深入实施
盛夏时节,凉州区四坝镇节水种植示范点上,一排排喷灌设施正匀速旋转进行作业。蔬菜在水雾的浇灌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初冬时节,凉州区冬小麦出苗显行,长势喜人。放眼望去,广袤的麦田中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延伸铺设,让绿油油的小麦“吃饱喝足”、茁壮成长。相较于传统的节水方式,喷灌及滴灌作业在省工省时省水的同时,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土壤湿度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
凉州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贯彻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年累计用水8.72亿立方米、占配置总量的87%。水系连通工程跨灌区调水2041万立方米,全区水系水网布局不断完善。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面积124万亩,轮作休耕1万亩,更新安装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1231套,减采地下水3100万立方米,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审计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蓝天白云飘逸,田野只此青绿,乡村美景如画,城镇干净整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的幸福生活筑牢了坚实的生态根基,一幅和谐美好的凉州生态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