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路
老三和老二及侄女去外地旅游,心里特高兴。
一路上,不仅和老二、侄女谝得欢,还和同团旅游的一位比他小几岁的开朗女士(带自己母亲一起出来)谈得火热。
到了旅游目的地后,下车穿越繁华马路。不想,女士竟把老三胳膊挽住了,嘴里还念叨:“看车!看车!”。
后面跟着老二和侄女,老三尴尬极了,心里直骂:“我和你聊天是解闷,你误解成啥了?还这么快就表现!这不是摆我难看吗?”
就在老三想把胳膊往回抽出时,那女士竟自己先抽了出来:“哎呀,我还以为是我妈呢。”
插图:靳双院
怎么丢面不丢麸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家里平时吃的是玉茭面、高粱面和红薯,还不能管饱吃。
过年了,母亲借了100斤小麦让老大到运城去磨面,图的是全家人年里能吃上白面馍。
磨好面后,老大将装麸(磨面时磨出的麦壳)的口袋放在自行车后架上面,装面的口袋放在麸袋上面,高高兴兴地往家骑。上安邑大坡时,还哼着小曲轻轻地一蹿,就上去了。
回到家后,母亲一看自行车的后架便急了:“怎么就剩下麸了,面呢?”老大一看急出了汗:“哎呀,面丢了,我就说安邑坡怎么不费啥劲就上来了,怎么丢面不丢麸呢?”
插图:靳双院
坐 车
四侄女是老二的女儿,因老二从家里过继到二爸家,就管父亲叫四爷,管二爸叫爷爷。
一天,老四架着马车拉着父亲和二爸上地干活,五岁的四侄女也坐在车上,到地里玩耍。
不料,牲口突然吃惊猛冲,把二爸甩下了车。
车停下后,他们把没啥事的二爸扶起上了车,可四侄女哭着不上了:“我不去了,怎么把我爷摔下去了?咋不把我四爷摔下去。”
父亲嘴一撇:“这娃!”
插图:靳双院
羊冠猪戴
发葬二妈那天,老二孝帽找不见了。
找了老半天,最后发现是姓朱的老四媳妇戴走了。老二说:“原来张冠李戴了。”
老四媳妇纠正说:“是羊(杨)冠猪(朱)戴了。”
插图:靳双院
《杨家笑话》冲击波:
笑的感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了,闲暇时间少了,小品、笑话一类的文化快餐备受人们青睐,正如老友建华所云:笑话可以让人们在乐呵呵的一瞬间,把疲惫的精神维修保养,把昔日沉淀在心里的忧闷冲刷。
读起《杨家笑话》来,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讲的都是你我身边的事,甚至就是你我的亲历。如《搅梦》一篇,读后笑余掩卷沉思,相信你我都有相同的苦楚与无奈,何止一个“杨家老三”?
杨家笑话折射出一种现代社会文明气息,体现了杨家人的幽默和智慧。
运城市盐湖区人大原副主任 雷进存
(杨家笑馆提醒亲们:杨家笑馆公众号由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陶村镇张孝村杨建国、杨建华、杨建斌、杨建梁四兄弟主办,以“生产幽默,逗乐大众”为宗旨,重点推送《杨家笑话》、《刘杨诗画》、《老三画作》、《哲眼看物》、《南柯一梦》、《大实话》、《鸡窝里的那些事儿》、幽默诗词、幽默哲理画作等幽默类文字画作产品,每天都有原创作品与亲们见面,欢迎亲们关注和转发!幽默是涤荡心灵垃圾的良药,把幽默请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的脸上多挂些微笑,当然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我的朋友:亲吻幽默,胜似吃药,快来杨家笑馆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