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与枯燥沉闷压抑的氛围相比,从十年浩劫中苏醒,从混沌迷茫中回归人性,迎来百花齐放的1980年代,堪比诸子百家的先秦与大师辈出的民国,虽然短暂如昙花一现,但留给人们美好的记忆和永远的怀念。
因为短暂,所以今天的人们每每念及,无不唏嘘慨叹。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到美国进行九天的正式访问。访美期间,74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80多场活动。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将邓小平访美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
邓小平访
美从此,中国步入80年代!
1980年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百花争艳的年代。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1980年代,这三个词可能比较合适:年轻、真诚、单纯。
1980年代,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那时的生活是慢的,人们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
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的年代,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岁月深处。
文化精英为驱动力的年代
1980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在开放包容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学者。
那是一个有真正文学的时代。
1980年代的文学显示了眼花缭乱的风格。尽管如此,许多批评家还是共同认为,启蒙主题是1980年代文学的切入点。无论是朦胧诗、“伤痕文学”还是再现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戏剧性情节,包含了打破传统的神话与解放思想的冲击。“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成为1980年代文学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概括。
诗歌年代丨人生憧憬
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
北岛的冷峻《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顾城的矛盾和希望《一代人》: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采用他寻找光明。
芒克的纯粹真实《天空》: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日子像囚徒一样被放逐,没有人来问我,没有人宽恕我。
海子的浪漫和灵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随着物质化时代的到来,诗人们的理想国被世俗横流淹没。
诗人已经远走,诗歌已经死亡。
后来,是一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
02
那个时代既有佳丽柔情万种的爱情故事,也有侠客仗剑天涯干气云霄的江湖传说。有琼瑶亦舒的爱情演义,三毛的流浪情节,有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剑客纵横江湖的侠肝义胆快意恩仇。
琼瑶的白纱裙随风摇曳,笔下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爱情,曾让人如痴如醉,人们在现实世界寻找着纯情故事里的浪漫情节。
而且剧中很多主题曲传唱很广,成为经典。
亦舒的开司米毛衣,总是那么独立小资,笔下男女在故事里海誓山盟荡气回肠,却又无可奈何。
《橄榄树》也许正是她的文字和传奇一生的写照。
相比柔情似水的爱情故事,一代大侠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我们留下有了另一个江湖。
金庸的作品,写透了人生,那些故事人物,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我们最朴素的正义观、爱情观。许多中国人最朴素的侠义观,来自于金庸。
他的作品能给整个华人世界的读者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金庸的武侠不止是英雄侠客梦,也是人间种种况味。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自己说:大侠我不敢当,但我喜欢那些英雄。英雄代表了人间的正气和担当。
1980年代,影视剧同样泛着理想与人性的光芒。
叶丽仪演唱的那首回肠荡气的主题歌,更使得《上海滩》成为以剧情和表演取胜的典范之作。
导演心无旁骛、潜心创作;演员形神兼备,过目难忘;歌曲浑然天成,哀怨动人;色调明快亮丽,赏心悦目;造型博采众长,深入人心;经典无须争辩,历久弥新。
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在王扶林导演团队的精心合作下,完美地再现了这部鸿篇巨著,让普通人一睹其芳华。他们对艺术的兢兢业业和精益求精,让这部华丽名著锦上添花。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等演员精湛投入的表演,至今无人超越。
1987版《红楼梦》的音乐更被认为无法超越,由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家王立平先生作曲,歌手陈力传神演唱的很多歌曲,成为经典。
把林黛玉演绎得入木三分的才女陈晓旭,后曾剃度出家,早早香陨人间;半道出家的歌手陈力,梦幻般的天籁之音,将红楼梦乐曲演唱得荡气回肠,后远走美国。
《西游记》是国产电视剧的精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剧”。这部电视剧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童年欢乐,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电影《鲁冰花》感人至深,影片中残缺的家庭、破碎的梦想,已然伴随着无数的泪水和唏嘘感叹,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同名主题曲《鲁冰花》也在1990年代初期风靡一时,成为流行歌曲中歌颂母爱的经典名曲。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台湾独立制片富祥公司出品的台湾伦理悲剧片,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大陆一经播放引起巨大轰动,获得普遍共鸣。在1980年代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现象。或许是因为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喧嚣,或许是因为它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
拍摄于1970年代的日本经典电视剧《血疑》,1984年引进中国大陆,这部电视曾经影响了好几代人,而《血疑》也成了50后、60后、70后、甚至80初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透了整个亚洲,在中国更是万人空巷,不逊色于港剧《大侠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这三部香江影像文化史上最著名的电视剧。
多次发病,经过几次手术,幸子意识到自己快将死亡,为了不让亲人们悲伤难过,她振作起精神与亲人们一一地愉快地告别,让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她与光夫一起乘着游艇出海,在光夫的怀抱中安详地离开人世。
透过这部电视剧,人们可以知道日本的人民富有教养,很有文化水平,也崇尚儒家的孝道和礼记。
03
以崔健为代表的天才音乐人喊出了个性解放的第一嗓,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个性价值。他开创了中国摇滚乐,启发了音乐人群体意识觉醒。
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舞台上《一无所有》的那声嘶吼,标志着中国摇滚乐一个时代的开启。一曲完毕,欢呼雷动。从此,摇滚乐在中国不再“一无所有”,这首歌也成为中国摇滚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崔健也成为了中国摇滚乐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听崔健的歌,常常被歌曲间隙静默中的寂寞惊悚,不羁的他符号般地留在了过去,早已没有人“问个不休”。
“西北风”是1980年代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记录。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艺创作势头蓬勃,全国上下充满对精神产品的渴求。人们急需要喊一嗓子发泄一下积闷,而“西北风”无疑成了一个最好的载体,个人情感的集体复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发。
“西北风”是大陆原创歌曲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涌现了一批真正有代表性作品和实力歌手。作品风格多以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一定程度上承袭了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直抒胸臆,情感真挚,易于上口,“西北风”将摇滚、民族、流行三种风格集于一身。
04
那个时代,年轻人最时髦的标准形象,是一身牛仔或者喇叭裤,带花的白衬衫,爆炸头,一副太阳镜,嘴里哼着当时最流行的音乐。
影响最大的首推台湾的邓丽君,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她的音乐结合了东西方音乐元素,融合了民族性与流行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影响了很多后世的著名歌手。
她的歌声和微笑让一个时代的音乐焕发着别样的光亮,她的声音遍布世界的角落。
如今再听她的歌,仿佛在歌声里又重回了那个年代,在斑驳的时光里,追忆过往。
在罗大佑的歌里,你能听到思维的高度,心灵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创作者的态度。
1980年代,一个觉醒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五彩斑斓的年代。为什么中国人开始怀念八十年代?
1980年代,一个珍贵的年代,简单,理想,纯粹,向上,令人怀念。
公众号后台回复“读书”,即可加入博雅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