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长征”|中青报整版报道我校军训

时事   2024-09-27 19:40   北京  

9月26日,中国青年报对我校24级新生军训进行整版报道。

具体内容如下:


近日,全国各大高校的军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训不仅是对新生的一次全面锻炼,更是培养其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军训,新生不仅在体能上得到锻炼,更在精神上得到洗礼。

9月2日至22日,我校的4400多名2024级本科生进行为期21天的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包含共同条令教育、队列基本动作、行军拉练、拳术训练、战术训练、轻武器射击、军事地形学、战场医疗救护与自救、核生化防护等多项军事技能训练。此外,还有“四课两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穿插歌咏比赛和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军营文体活动。

同学们进行战场医疗救护练习和仿真枪射击训练

“军训首先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可以让我们更加吃苦耐劳,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更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能力。”来自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姝含说,“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刘姝含毕业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她说,以前看过一些军事题材的影视剧,深受其中军人风范的感染,特别向往部队的生活。她希望毕业以后,能结合自己的专业,从事与国防事业相关的工作。

学生军训团仪仗队的同学正在进行练习

军训团九连连长海佳星是今年参加军训的90名教官中的一员,他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在读的大三学生。2021年3月,还在读大一的海佳星应征入伍,在陆军某部服役两年。2023年退伍后,他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00后新生一届比一届有活力,他们学习东西都非常快。”已经有3次带训经历的海佳星说,他所在的连队,有一名社会体育专业的新生,军体拳很快就打得非常熟练,学会后又积极地教别的同学。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与拉练队伍同行

9月16日,同学们穿着迷彩服、背着背包排成4列长长的队伍,走在学校的大路上,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不远处的京张高铁高架桥上驶过。这是我校新生军训正在进行的行军拉练,同学们要负重行军17公里,历时5个多小时。

蓝特队员扮演“敌军”按战术模拟伏击战情形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拉练过程中,教官带着同学们喊出响亮的口号。今年正值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校园里的军训宣传板上写着“喜迎新中国75华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标语。拉练途中,同学们还经历了“敌军”袭扰、毒气路段、生化污染、防空演习、过“沼泽地”等特殊课目,有助于大家学习相关技能,培养互助友爱品质,体悟长征精神。

同学们在军训行军拉练中过“沼泽地”

“这趟拉练下来,确实挺累的。”来自我校化工学院的新生薛皓文说,手机里的运动步数显示“25000多步”。薛皓文毕业于天津一中,他高中时候也参加过军训,但只有1周时间。这次军训长途拉练,最难忘的是过烟雾区和“沼泽地”,“穿越‘沼泽地’时,鞋子都陷进泥巴里去了。”

  “人生的路还很长,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像军训这样的磨炼。”喜欢长跑的薛皓文说。

拉练队伍从一处优秀退伍大学生士兵宣传画前经过

军训期间,我校国防教育微信公众号上,陆续发出了军训新生的感言。一名叫彭露露的新生说:“军训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每一滴汗水都是拼搏的证明。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

  参加军训收获满满的魏佳木同学写道:“我从两位班长的军体拳演示中感受到了军人的飒爽英姿,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美编:张正涵

审核:张建  王子霖

北化国防教育
北化国防,建立国防教育新兴媒体网络,推送和交流关于大学生军事训练、参军入伍、社团建设等国防教育信息,落实全民国防教育观念,普及国防知识,服务国家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