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不查不知道,哪吒和印度教竟然还有这层关系…

学术   2025-01-31 22:39   山西  


本文共2799
阅读预计8分钟

作者 | 清凉山居士
编辑 | 沈欣 宋可馨
审核 | 江怡 范家菀



图源:“历史学堂君”微信公众号

2019年的一部《哪吒 魔童降世》横扫各大影院,创下了国产动漫的又一座高峰。在这部影片中,小哪吒以独特的“烟熏妆”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哪吒这个神话形象,又是由何而来呢?

图源:“历史学堂君”微信公众号

一、哪吒的由来


哪吒虽然是国人熟悉的神,却并不是中国本土神,而是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般,为印度佛经中的“舶来品”。

哪吒的梵文名字叫做“哪吒俱伐罗”,早期传入中国写作“那吒”。据佛经记载,其生前为哪吒、婆吒兄弟二人,建立寺庙崇信佛教,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忠实拥趸。

佛教神话中的哪吒由印度神话中《罗摩衍那》中的夜叉哪吒俱伐罗与克利须那神在流传中混合而成,二神“都是力量强大的童神,且都有打败巨蛇的事迹。”佛经中的哪吒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以佛教守护神的形象出现,有大神通“四天王,臣于帝释,统领世界。四天太子,即哪吒之类,能驱鬼神”,并有大智慧,“金刚透匣谁能用, 惟有哪吒第一机。举目便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亦有传奇色彩“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花上为父母说法”。哪吒卫护佛教,守护世人,“辅正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享有崇高的地位,佛教中亦存有不少召哪吒的咒语。

唐代高僧惠琳的著作《一切经音义》中,记载有关哪吒的佛经有两卷 :“哪吒俱钵罗求成就经一卷 , 哪吒太子求成就陀罗尼经一卷。”可惜两卷源自印度的经书均已散佚,难探究竟。

其一为唐贞观间释玄应所撰《众经音义》,也叫《一切经音义》,25卷。其二为 唐贞元、元和间沙门释慧琳所撰《一切经音义》100卷。 图源:“历史学堂君”微信公众号


二、哪吒的形象


南宋以前的哪吒形象较为原始,是以佛教夜叉守护神的形象存在。如同众多佛教守护神般,哪吒外貌凶恶、忿怒,这意味着他嫉恶如仇、刚猛有力。与众不同的是,哪吒身有三头八臂、九只眼睛,以降魔金刚杖、八瓣绣球、戟为兵器。

南宋以后,哪吒的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元杂剧中,哪吒虽然仍具备三头八臂、忿怒等佛教神外形特征,但兵器中刀、剑、枪、弓箭等中国化元素已经越来越多。

哪吒的形象在神魔小说中《西游记》进一步丰满。《西游记》中哪吒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清秀童子形象,其杀死龙王三太子、剔骨还父、荷叶再生等故事令人物栩栩如生。

明代万历年间成书的《封神演义》最终奠定了哪吒今日的形象。《封神演义》中,有数个专门章节讲述哪吒的故事,在这部书中哪吒由灵珠子转世而成,父亲砍肉球而出,出生时“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镯是乾坤圈,红绫名曰混天绫”。拜太乙真人为师,杀三太子、打龙王、斗石矶,再自杀而死,太乙真人为其用莲花重塑身形,赐予火尖枪、风火乾坤圈、混天绫和一块暗器金砖,下山之后与父亲先战后和,食火枣生成三头八臂,助武王伐纣。至此,哪吒完全演化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形象。

明代木雕哪吒雕像  图源:“历史学堂君”微信公众号

、哪吒的本土化


哪吒由外来的佛教护法神演变为今日我们熟知的本土道教神,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本土化过程。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这时中国的主流是儒家思想与本土道教,佛教讲求四大皆空、漠视血缘的法理与中国以孝为先的伦理产生冲突,因此并未受到重视,仅被列为方术的一种。哪吒神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西亚、中亚地区的部分传说,与父亲关系不和,不被国人认同。直至北宋,苏辙诗作《那吒》中尚且写道“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哪吒的形象与中国传统孝道抵触,亟需改变。

哪吒形象的改变颇具“躺赢”色彩。早在唐代,佛教神话中哪吒神的父亲毗沙门天王便受到推崇,国内广建寺庙,更有毗沙门天王率领神兵退敌护国的传说;作为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哪吒也开始受到人们关注。中国民间往往会将历史人物附会于神仙,如鲁迅先生笔下的“伍髭须”、“杜十姨”便是此例。中唐以后,国势衰颓,唐初名将李靖愈来愈受到民间推崇,开始神化。

到了南宋,李靖与毗沙门天王合二为一,成为人们崇奉的“毗沙门托塔李天王”,正式获得佛教神仙编制。而身为毗沙门天王之子的哪吒,自然也成为李靖之子,完成了由佛教夜叉神向中国本土正神的华丽转身。

随后开始了道教对哪吒父子的“收编”。

北宋时,道士口中开始出现“哪吒哪吒”的咒语,开始了对哪吒的吸收。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正式被封为元帅,编入道教神仙谱系:“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也。”

到了《西游记》中,李天王哪吒父子均已成为道教魁首玉皇大帝座下战将,李靖由佛教毗沙门天王化身为道教天兵首领、降魔大元帅托塔李天王,哪吒则身为李天王三太子,封三坛海会大神。

“哪吒”这一明显非汉语名字,也被强行解释为“原本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但这时哪吒外貌虽为童子,真身法相却仍为佛教夜叉神,死后为其重塑莲花身、调和父子矛盾的亦是如来佛祖,可以说是“外道内佛”。

到了《封神演义》中,哪吒成了道教灵珠子转生、出生在中国本土、拜太乙真人为师、再脱胎于莲花的极具中国文化色彩的纯粹本土道教神,佛教色彩的武器金刚杵彻底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明代夏季儿童常见装束镯子、红绫与中国风的长枪。哪吒与托塔天王间有悖父子人伦的惨烈故事,也演变为哪吒为闯祸后不连累双亲而尽孝自杀,托生后与李天王亦是父子和睦,彻底完成了本土化。

到了清代,人们已经完全将哪吒当做了中国本土正神,在刨根究底时,也只是半信半疑的讲“哪吒事疑出于佛经”。

哪吒神像 图源:“历史学堂君”微信公众号

除了文化融合以外,哪吒除暴安良、守护平安的神通在僧侣的传播下广为流传,哪吒闹海颇具镇水灾色彩,在地方传说中还具备了治病救人的神通,受到民众欢迎。而其身着红肚兜的男婴形象,更为农耕民族喜闻乐见。由此,民间对哪吒的崇拜一浪高过一浪,直至今日,在四川江油地区及台湾地区,哪吒庙仍是香火鼎盛。

哪吒形象的传入与重塑,正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最好作证。时至今日,我们更应具有包容的胸怀,吸收国外优点的同时给国漫更多的宽容,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转载自“历史学堂君”微信公众号2023年9月30日文章,原标题为《“哪吒”如何从印度佛教护法神,演变成中国本土的道教神》


编辑:沈欣 宋可馨 

审核:江怡 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28期 | 印专家:若巴采购歼-35,印必陷入“恐慌性大采购”

观点 | 尼学者:尼泊尔政局动荡,中尼“一带一路”项目如何执行才好?

重磅 | 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俾路支分离势力,有哪些最新动向?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南亚研究通讯
从专业研究视角出发,紧扣时政热点,深度聚焦南亚相关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批判指正。联系ID:dwrsissi2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