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镇:做籺担社过冬至 传统习俗润人心

政务   2024-12-21 18:35   广西  


新田镇新田街社区居民陈小凤(左1)和姐妹、妯娌等聚在一起做“落水包”。

做社现场。


冬至,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最早制订出的节气。古时,人们曾以冬至日为岁首,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县新田镇,每年冬至,人们都会做落水包和做社,共享丰收喜悦,感恩大地滋养,祈愿风调雨顺。


陈小凤和姐妹、妯娌一起准备落水包的食材。


早饭过后,太阳慢慢爬上最高点,气温逐渐暖和起来。新田街社区旺龙田屯村民陈小凤家也热闹了起来,几个姐妹、妯娌来到她家一块做起了“落水包”,这是博白客家人常做的几种籺之一。


落水包形状与饺子相似,个头约等于三个饺子大小。


“落水包”俗称“落水狗”,形状与饺子相似,个头约等于三个饺子大小,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落水饺”。以前的普通人家一般是到了冬至节才做落水包,因为此时秋收已完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才有空聚在一起做传统美食、话家长里短,落水包也因此被称为“冬至籺”。相传,博白在冬至前后经常下雨,在客家话中,下雨叫作“落水”,而“落水饺”又与“落水狗”谐音,所以“落水狗”的“花名”由此而来。


陈小凤和姐妹、妯娌一起准备落水包的食材。


新田镇当地人制作落水包的食材主要是糯米粉、猪肉、蒜苗和鸡(鸭)蛋,有些会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的芹菜、咸鱼、豆腐、竹笋等辅料。制作落水包的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将部分糯米粉加水揉成团,然后分成小块下锅煮熟,再捞起与剩余的糯米粉充分揉和,直至揉成软硬适中、不沾手的米粉团。接下来是馅料的准备,先把肉、蛋、蒜等按照一定比例剁碎,加入调料,炒至七八成熟,留其两三分生鲜。最后,将米粉团搓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圆团,然后捏成凹状,包上馅料再捏成饺子月牙形或者包子圆形,落水包就做好了。


“社肉”切分现场。

“社肉”要先大块煮熟,然后再切分。


院里欢声笑语做籺,社坛紧张忙碌杀猪。山脚下的社坛上,村里在家的男子一早就将“社猪”杀好并下锅炖煮,热气腾腾。地坪上,摆满了各家各户的供品以及用来盛装“社肉社羹”的锅、盆、篮子。


做社现场。


做社是一种古老的祭祀土地神的民间习俗,从上古时期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成。人们通过做社,祈愿土地神护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新田镇,通常是数个自然村共奉一个社坛,不分姓氏均可一同祭祀。一年之中,一般是春夏秋冬四季各做一次社。每到社日,人们会自觉集合到社坛,杀猪分肉,酬谢社神。猪肉煮熟、切碎再按“社份”多少均匀分好,最后再分发“社肉”和“社羹”(即煮社肉的汤),然后就可以担“社肉社羹”回家了,即“担社”。新田镇的“冬社”通常是在冬至前后做,所以又称“冬至社”。


村民们一起做落水包,其乐融融。


落水包普遍有三种吃法——煮、蒸、煎。可以将落水包像饺子一样水煮,也可以用烫软的生菜叶子把落水包包裹起来蒸,还可以将落水包生煎或者蒸熟之后再煎,不同的做法给味蕾带来多样的享受。



博白县新田镇新田街社区居民   陈小凤:冬至节做落水包、做社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每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制作美食、享受美食,非常有趣、非常开心。祝大家冬至节快乐!


小孩子学做落水包,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新田镇新田街社区航拍。

落水包不仅是一道节气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冬至一到,新年就不远了,在外漂泊了一整年的人们,会提前回家团聚,充满团圆意味的落水包也成了博白客家人心里最眷恋的牵挂之一。


发布:博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宇鹏  庞钜文
编辑:黄思柳
复审:李博  
终审:杨雪勇 



博白宣传
展示世界客家大县博白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与您领略博白发展新貌,风土人情。发布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