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述评 |《北疆新活力》第六篇丨《农牧业现代化 丰产增收的金钥匙》

体娱   2025-01-02 13:34   内蒙古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库、肉库、奶罐、绒都,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具有重要地位。日前结束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和庭院经济,提升优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2024年,内蒙古粮食产量首次迈上800亿斤新台阶,达到820.1亿斤。如何继续推动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内蒙古粮食丰产增收的密码是什么?系列新闻述评《北疆新活力》第六篇:《农牧业现代化 丰产增收的金钥匙》。
2024年,内蒙古大豆高产典型不断涌现,成果喜人。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公布的2024年大豆油菜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中,兴安盟扎赉特旗百亩大豆示范田等内蒙古5个案例入选大豆清种春播模式高产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24日,在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的智能人工气候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监测记录300余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发芽率,为2025年大面积推广应用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等做准备,提供良种支撑。
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旱作农业研究室负责人黄利春:全盟的大豆播种面积达到了220万亩,总产量达到了6.53亿斤。目前田间的表型鉴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一方面转向正在海南的加代繁育,另一方面进行室内的人工精准调控,开展下一步的基因鉴定。

据了解,2024年,内蒙古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440万亩以上,建设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174.3万亩。其中,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东方红村的百亩大豆示范田,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和大豆提质固氮ARC耦合绿色增产技术,实收亩产达321.7公斤,再次刷新内蒙古大豆高产纪录;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河农牧场分公司百亩大豆示范田,采用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实收亩产314.7公斤,刷新呼伦贝尔市大豆高产纪录。

精准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得作物种植更加科学化,病虫害管理更有效率。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则让田间生产更有效率。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的玉米田里,玉米从种到收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大幅度节省了人力,还更有效率。
磴口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姜晓平:过去人工收获的话,收获得比较晚,每亩损失率在15%左右,通过玉米机械粒收可以把损失率降低到每亩5%以下。
2024年,巴彦淖尔的粮食播种面积为610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玉米增密种植、智能化引黄滴灌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单产。
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心粮食科科长马军成:巴彦淖尔市在玉米种植方面推广了六项技术,包括“品”字形GPS定位导航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及无膜浅埋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这些都能保证巴彦淖尔市的玉米产量再提高一个等级,为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做出了技术支撑。

建好良田、育好“良种”、 推好“良技”、配好“良机”、用好“良制”,就是内蒙古实现粮食丰产增收的“密码和法宝”。
2024年,内蒙古及时下达惠农补贴资金181.6亿元,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统筹资金21亿元,争取到国家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体量和资金量均居全国第一。在79个旗县建成10922个百亩田、3213个千亩方和349个万亩片,单产提升示范区达到1040万亩,同比增加496万亩。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条件由过去靠天吃饭向“旱能浇、涝能排、林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由过去的传统耕作模式向机械化、集约化转变,农牧业经营模式由过去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转变。
202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10517.7万亩,较上年增加40.6万亩,增量居全国第三。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每亩779.7斤,较上年每亩增加24.2斤,总产面积单产均实现稳步提升。
春华秋实,岁稔年丰。内蒙古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链条式锻造农牧业新优势,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内蒙古的农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农牧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五大任务”是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要责和重任,必须持续深化落实。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和庭院经济,提升优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路战远认为,内蒙古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路战远:必须妥善处理并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几个关键关系,包括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联、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调、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平衡,以及与边疆安全稳定的互动。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动能方面,我们应借助科技创新,加速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效益提升,特别是在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突破产业科技的瓶颈问题,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实现农牧业的高质量和高效发展。针对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应特别强调牧业和牧区的优先发展战略。目前,内蒙古牧区普遍面临气候条件严酷、抗灾能力较弱、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草牧业的科技贡献率远低于农区的种植业,牧区牧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内蒙古农牧业及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和瓶颈。因此,必须加大对牧业和牧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牧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牧区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发展。预计到2035年,牧区将与农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盖志毅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为内蒙古农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盖志毅:会议强调了产量产能、生产生态与增产增收一起抓。这种“一起抓”体现了两点论中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全面思维的结合。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点论中蕴含着重点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不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同时,重点论也预设了非重点的存在,它内在地包含了两点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点论中的重点是动态变化的。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其中产量、生产和增产主要是要确保当前的粮食安全,产能、生态、增收则是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证未来的粮食安全。即产能、生产和增收是产量、生产和增产的后备力量,产量、生产和增产主要是解决短期问题,而产能生态和增收更加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性。在过去物质匮乏的短缺时代,重点在于产量、生产和增产,而面对当下和未来则更加应该把重点放在产能、生态和增收上。
会议还着重提出加速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和庭院经济,以提升优质农畜产品的供给能力。这体现了以生产资料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向更高目标迈进。无论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还是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和庭院经济的发展,都属于生产资料创新的范畴,它们对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类指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转化率,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例如,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能显著提高土地生产率;设施圈养能有效提升资源转换率,如家畜的产肉率;庭院经济则因节约了前往劳动场所的时间,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舍饲圈养减少了载畜量,减轻了草场压力,提高了生态效益;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则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庭院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女性和慢性病患者的就业问题,从而大幅提高了社会效益。


END



 更多精彩

关注奔腾刷事儿视频号
获得更多农牧精彩瞬间


 更多阅读

· 《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
· 《你好,2025!


奔腾创作


编辑:温慧敏                        | 文字温慧敏

审核:陈艳芳                        | 来源:《奔腾融媒 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奔腾融媒 农牧全媒体
内蒙古台农牧全媒体《奔腾刷事儿》走乡村,进牧区;刷农业,聊农事儿;热事儿趣事儿奔腾刷事儿;一起奔腾,一起刷事儿! 《奔腾有道》地方发展有说道、乡村振兴有正道、创业致富有门道、区域品牌有味道、帮忙求助有渠道。 爆料热线:047169530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