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长征起点,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来到赣州市于都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结合自身所学,围绕红色文化、农事实践、直播助农、关爱留守儿童、文艺下乡、调查研究等方面投身实践,努力践行小我融入大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乡村之美、用实践检验青年力量,在真学真看真听真做中强化青春担当。
红色印记寻初心,青春奋进担使命
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老党员孙观发家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客厅墙上有一面静止的时钟,时针和分针指向下午5点零8分。孙观发爷爷跟同学们说:“这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时间,也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随后,孙观发爷爷跟同学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的故事。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这是潭头村脱贫攻坚前的写照,百姓温饱都难以保证,可如今的潭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为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走好新长征路,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和长征第一渡口,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重温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们的不易,也倍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青春汗水润田野,劳动实践悟真知
实践团成员们踏入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帮助农户采摘青瓜。在当地农户的生动讲解中,成员们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农业知识,也了解到于都县“富硒”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与蓬勃生机,也感受到政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具体举措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成果。
在水稻种植基地中,成员们不畏烈日,在田里与农户们并肩作战,将一袋袋肥料搬运到田间,然后按照科学的施肥方法,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农田里,青年学子的蓬勃生机与农民的勤恳朴实在原野上合奏着一首乡村振兴赞歌。
直播助农展青春,乡村振兴共助力
在于都硒博馆里,实践团成员们发挥专长直播带货,帮助农民销售本地富硒特色农产品。直播间里,队员们在介绍于都风土人情的同时,助力为当地农户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许多观众们在直播间留言,表示对富硒农产品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还有不少观众当场下单,用实际行动支持这场别开生面的公益直播带货。“这是我第一次直播带货,通过镜头,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多人,我认为这场直播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我们能将更多农产品呈现到大家的视线中去,”实践团成员陈颖说到。
情暖童心共筑梦,文艺下乡颂党恩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潭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当地留守儿童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实践团成员们为孩子们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暑期防溺水安全和电力小知识,利用“知识点讲述+表演”的方式让书面上的知识有了更好的体现。成员们耐心和生动的讲述,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
实践团成员们精心准备,倾情演出,为潭头村的村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村晚”,他们以青春的舞姿和嘹亮的歌声深情唱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邀请前来观看演出的小朋友和群众一起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将演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社会调研进村户,深入基层绘新篇
实践团走进村民家中,用接地气的语言与村民们亲切交流,收集村民对潭头村发展的看法及建议,助力潭头村的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实践团成员们沿着村庄小路,深入群众,家家户户敲门听取民声,凝聚民众意愿。
在交谈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速,产业链不断延长和完善,农民的就业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实践绘就振兴蓝图,用实际行动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不懈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挺膺担当。
往期推荐 点击即可查阅
投稿邮箱:jvtce1958@163.com
运营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站)
信息来源/ 学生工作处(团委)
编辑/ 余江丽 魏思嘉 黄子怡
责编/ 韩幸康 贡悦
审核/ 钱智妮 罗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