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的子星——奥运会,到底要怎么面对胜负?

体娱   体育   2021-07-30 20:02  
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往往喜欢“孩子”,经常回避“母亲”
但是没有母亲,哪有孩子呢?
体育比赛,胜负在一念之间,但是体育新闻,一定要在中间。


奥运会大家看了吗?虽然因为疫情,不管是我们从业者还是体育迷,绝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屏幕前收看,不能亲临现场,但是这些天奥运会居高不下的热度,还是让我这个体育从业者非常非常开心。

当然更开心的肯定还是我们的奥运健儿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从杨倩的东京奥运会首金,再到我写这篇推送时候包揽的羽毛球混双金银牌。可以说我们的运动员每一次比出好成绩,都能看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刷屏的祝贺。一些项目上咱们是绝对统治级别的优势,有的确实有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反正赢了,都开心。

因为我妈也是一名体育新闻的老前辈,我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世界大赛——奥运会、亚运会啥的,我妈就会特别忙,基本上那半个月一直就在单位,加之往往这种大赛都在暑假,所以我那10几天真的是彻彻底底的“放假”。扯远了,我不知道是小时候不太懂事,还是确实有些变化了,我印象里奥运会、亚运会,似乎当时我们只会把赞美给到金牌选手,而那些没有赢得金牌的,特别是我们的优势项目的,万一输了,看到的评价也恐怕并不是太友好。
这也才有了引发过探讨的——唯金牌论。

今年,我们唯金牌论可以说已经消失了——真的,如果2008年我们就能有这么好的心态,我相信大家肯定可以更好的理解刘翔。

但是就如果那句老话,硬币都有两面。当网上唯金牌论已经失去了市场,在一些时候似乎有点“太积极”了。

错失奖牌、惜败、未能多金这些体育新闻用语,似乎在我妈妈还是从业者的时候,是体育新闻中经常会遇到的。甚至很多前辈在面对面和运动员采访的时候,会直接提出“这次没有能够拿下冠军,哪里出了问题?”、“觉得这次比赛哪里没有表现很满意?”
而现在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评论,说“错失奖牌、惜败、败北”这样的字眼运动员看见了会多难受,明明运动员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不能鼓励为主?

因为他们是运动员啊!

呼兰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中,聊到他曾经练乒乓球的经历——不是知道怎么赢,而是知道怎么输。对于运动员来说,哪怕再强,哪怕是这个项目统治时代的大魔王,也都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好吧梅威瑟的问题当我没说)。
真的,运动员比咱们,想象的更加坚强。
何况这些词,并非是盲目的评价,只是客观的事实。优秀的运动员,会赢,更知道怎么去面试失败。如果仅仅沉迷在胜利的喜悦和失败后的“逃避”——很努力、很拼命、很好了,说实话,顶级运动员恐怕也很难再进一步了。

对咱们观众来说,我觉得我们可以继续保持目前的好心态,打好了咱们好好夸拼命夸,让运动员们知道虽然今年奥运会很辛苦,可是在祖国大家都在支持他们;输了咱们也尽可能的给运动员更多的鼓励和宽容,

就是别把饭圈那套“你知道多努力”放到运动场上吧,真的两回事。
王子星
是有点像谢天华,超级英雄中毒患者,没事就好做个高达,休息日就是去看电影,除了NBA还有NFL、足球、网球、各种球……但是总体来说,我就是个说球的,这儿是我写点字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