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9月26日至10月15日,“兵团伟业 时代华章”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展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展览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以兵团成立70周年光辉历程为叙事主线,分为“凯歌进新疆”、“艰苦创伟业”、“改革谱新篇”、“奋进新时代”、“美丽新疆 繁荣兵团”五个篇章,选取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英模人物和生产生活场景为创作素材,讲述几代兵团人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在戈壁荒漠中开荒造田、建设边疆、戍守边疆的感人故事。作品紧跟时代主题、紧扣职责使命、紧贴职工群众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兵团走过的波澜壮阔奋斗历程,描绘兵团奋进新时代壮美的画卷,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兵团的关怀、党中央对兵团的重视支持,充分展现兵团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兵团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展览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现将本次展览作品在兵团文联微信公众号上分篇章进行展示,以飨读者。
艰苦创伟业
战略安排,千秋功业。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发布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尺寸180cm*240cm)
1954年10月7日,遵中央军委电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共和国屯垦戍边事业揭开崭新的一页。(尺寸180cm*430cm)
挺进荒原,开荒造田。雄兵十万驻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战士们放下手中枪,举起坎土曼、十字镐,在天山南北开展大生产运动。张仲瀚政委举起望远镜勘察新垦区,部队在千里戈壁上开荒造田。(尺寸180cm*240cm)
军垦战士筚路蓝缕,人拉木犁豁开了万古荒原上第一道渠沟,史称“军垦第一犁”。(尺寸180cm*240cm)
“拉起劳动的双手,化戈壁为绿洲”。兵团创业时期处处洋溢着高涨的生产热情。(尺寸180cm*240cm)
使命召唤,迅速壮大。五十年代初,响应党中央号召,大量转业复员军人、湖南和山东女兵、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兵团,兵团力量迅速壮大。(尺寸180cm*240cm)
誓把荒原变良田。从伊犁河谷到昆仑山下,从开都河畔到塔里木河两岸,到处都是兵团战士开荒造田的火热场景。(尺寸180cm*240cm)
八千多名湖南女兵带着建设边疆的美好愿望奔赴新疆,留下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佳话。(尺寸180cm*240cm)
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全国各地的进疆女兵投身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之中,和男兵一样住地窝子、喝涝坝水,成为生产劳动标兵、民族团结模范 。(尺寸180cm*240cm)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这是对兵团人早期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兵团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尺寸180cm*240cm)
知识青年、转业官兵、参军女兵陆续进疆,成为荒原上第一代教师、医生、会计、纺织工、拖拉机手,奉献出人生最好的年华。(尺寸180cm*240cm)
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们扎根边疆、献身兵团,因缘相聚、情定兵团。(尺寸180cm*240cm)
在屯垦戍边的进程中,兵团女性承担起母亲的责任,把生命芳华绽放在大漠戈壁之上,被誉为“戈壁母亲”。(尺寸180cm*240cm)
兴修水利,良田万顷。兵团高起点进行条田规划设计,推进标准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尺寸180cm*240cm)
兵团是创业的热土,也是文艺的富矿。篝火旁军垦战士载歌载舞,在艰辛而美好的时光中抒发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浪漫情怀。《草原之夜》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尺寸180cm*240cm)
技术引领,机械推广。兵团农业从创业之初就注重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推广。这是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驾驶“莫特斯”拖拉机的场景。 (尺寸180cm*240cm)
填补空白,发展工业。兵团在垦荒造田的同时,积极着手发展工业,先后建起了八一糖厂、八一钢铁厂等新疆早期工业企业。(尺寸180cm*240cm)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兵团重视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军垦战士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尺寸180cm*240cm)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生产发展的同时,兵团不断推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创业初期的简易学校,孩子们在土墙墩上写作业。(尺寸180cm*240cm)
1958年10月,塔里木河农垦大学在沙漠中诞生。这是展现成立初期学习劳作时的场景。(尺寸180cm*240cm)
1959年11月,兵团农学院在石河子成立。学院的建立与发展,标志着兵团医疗、农业、科技、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尺寸180cm*240cm)
兵团坚持为地方各族群众办好事。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干部职工主动向地方群众讲解科学文化知识,传授耕种采收技术,支援“五好”农村建设。(尺寸180cm*240cm)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兵团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茫茫戈壁变成了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尺寸180cm*690cm)
修建公路,天堑变通途。兵团打通天山山脉、修建乌库公路,为新疆发展建设奠定基础。在修筑乌库公路时,兵团职工姜同云、田桂芬、刘君淑、陈桂英、王明珠不畏艰难,在海拔4千多米的工地上抡锤打钎、开山修路,被誉为 “冰峰五姑娘”。(尺寸180cm*240cm)
农牧并进,增产增收,这是当时兵团农业丰收的场景。(尺寸180cm*240cm)
兵团积极组织参加兰新铁路工程建设。1962年12月,兰新铁路全线贯通,极大地改善了新疆通往内地的交通条件,有力助推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尺寸180cm*240cm)
劳武结合,稳边固防。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抽调1.7万余名干部、民兵组成“三代”工作队,受命奔赴边境一线,对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代耕、代牧、代管”。(尺寸180cm*430cm)
“三代”工作队对无人照管的农牧区开展春耕春播、修渠引水、寻找失畜等,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尺寸180cm*240cm)
为巩固边防,兵团建成58个边境团场,戍守达2000多公里边境线,构筑起边境安全屏障。(尺寸180cm*240cm)
民兵值班连队时刻做好准备,在边境地带化解冲突,保卫祖国。这是展现民兵值班连队巡逻时的场景。(尺寸180cm*240cm)
忠于祖国,敢于牺牲。兵团积极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承担了大量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表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尺寸180cm*240cm)
1969年6月,中苏边境塔斯提河段发生冲突,兵团职工孙龙珍不顾身怀六甲,冲在队伍前面,不幸壮烈牺牲。(尺寸180cm*240cm)
千里边防,生命界碑。“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牛羊”。这副作品展现了兵团在边境地区戍边的场景。(尺寸180cm*690cm)
策 划 | 潘峰勤
统 筹 | 孟祥宁
审 核 | 李芳芳
编 辑 | 吴宜轩
投稿邮箱 | btwl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