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毁三观的辽宁母女“水煮面团”事件,逼疯了多少年轻人

文摘   2025-01-04 12:42   江苏  




大家好,我是三伏天。

前些日子,一则帖子引起不少网友热议。

帖主晒出一张饭菜照片,

配文道:

“菜和粥混在一起,不咸!但是孩子不吃。”

原以为是孩子挑食,

可看到饭菜的全貌,发现错怪了孩子。

这碗粥看上去乱七八糟,不知道混合了多少东西。

很难让人有食欲。


就这样的食物,孩子不吃不是很正常。

可这位妈妈却觉得是天大的问题。

以至于要发到网上声讨自己女儿。

这不是她第一次做这种事。

据她所述,之前也发生过类似情况。

为此她饿了孩子几天,结果把孩子逼到吃水煮面团。

如今不想故技重施,

这才来网上寻找更好的“方法”。


不难猜测,她本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会得到网友认可。

可现实截然相反。

很多网友难以理解她的行为:

“为什么不能做些孩子爱吃的东西?”

对此,她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不能遇到好吃的就多吃,不好吃的就少吃或不吃。”

她以自己侄子为例。

侄子考上了北大,是因为他吃了很多难吃却有营养的鱼。

因此她论定:

“我女儿要是只知道吃好吃的东西,只能上二本。”


这显然是一套歪理。

不说别的,多吃鱼就能考上北大?

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而仅因自己女儿不吃难吃的东西,就唱衰她只能上二本,

这种行为更是让人窒息。

针对她把女儿逼到吃水煮面团,

网友直言:

“这说明连水煮面团都比这粥好吃!”


对此,这位妈妈回怼:

“是说明孩子没饿到数。”


所以,为什么非得把孩子饿到吃难吃的菜粥才满意?

是事关孩子的品德教育?

还是关乎孩子的成长方向?

这似乎都没有关系。

思来想去,这不过是一位母亲想通过强迫孩子吃特定食物,

来体现她作为母亲的权威罢了。

于她而言,女儿不是独立个体,而是由她全面掌管的“附属品”。

因此,女儿应当全面接收她的指令。

一旦拒绝,就是对她所做决策的否定,是对她权威的挑战。

这决不允许。

其实,这位妈妈是当下很多中国式家长的缩影。

他们想方设法让孩子走在他们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

却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2023年8月,准大学生佳佳发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被偷。

小偷是自己妈妈。


原来,佳佳妈妈希望佳佳填报本地的定向师范生专业,

毕业后在当地做名老师,安稳过一辈子。

可佳佳喜欢表演,想报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教育专业(无需艺考)。

想法相悖,佳佳和妈妈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无奈,佳佳“妥协”。

在妈妈的监督下,她将志愿全填了本地师范院校。

然而在报名截止前,佳佳偷偷去网吧改了志愿。

最终,她如愿收到中戏的录取通知书。

而她妈妈彻底怒了。

在佳佳妈妈看来,北京太远、当戏子不体面,

唯有在重庆当老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之前一直在掌控中的女儿,这次竟敢违背自己的想法,

更让她无法接受。

所以即便录取通知书已经送到,佳佳妈妈仍不愿接受现实。

她偷走佳佳所有证件,

试图让佳佳错过报道,迫使她复读。


不难看出,佳佳妈妈对佳佳的掌控欲已深入骨髓。

在这里,不否认佳佳妈妈对佳佳未来规划的深思熟虑,

她一心想让佳佳过上自认为最舒坦的日子。

可她却忘了,佳佳除了是她女儿,还是一个独立个体,

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选择志愿时,佳佳就做了充足的准备。

她报考的戏剧教育专业,

即便未来不当演员,也可以往编剧、留校任教等方向发展。

可对于佳佳的科普解释,佳佳妈妈都充耳不闻。

坚持认为“在本地当老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看似是为佳佳着想,

实则是她自己的私欲在作祟——

希望女儿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受自己控制。

好在通过一番努力,佳佳拿回证件顺利报了道。


这件事对佳佳来说,是成长道路上的阻碍,但好歹跨了过去。

可还有些孩子,他们没能逃脱父母的“变态”掌控,搭上了自己本该绚烂多彩的一生。



张炘炀这个名字,一度被冠以“神童”名号:

10岁进入大学(普通二本),

13岁考上硕士,

16岁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博士。

他被奉为天才,所到之处皆是鲜花和掌声。


可如今29岁的他,已经变成一个无业啃老族。

为什么一代神童会沦落至此?

究其原因,是父母对他变态的掌控欲。

其实,张炘炀本科是可以上985的。

2005年,初次参加高考的张炘炀考了505分。

没能考上985院校。


他和父母商量再考一年,肯定能上985。

可他父母为了“最小本科生”的称号,拒绝了。

他被安排进一所普通二本。

其实,张炘炀本可以14岁就赴德留学。

大学期间,张炘炀成绩优秀,得到老师赏识。

老师建议他去德国进修,会有更好的发展。


只是当时要去德国留学,得年满14周岁。

于是老师劝张炘炀父母等一年。

然而他们担心张炘炀出了国就不回来,

也想要“最小研究生”的称号,果断拒绝。

于是13岁的张炘炀,错过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被安排读了研究生。

16岁那年,张炘炀预测北京房价会大涨。

深知自己将来会应父母要求在北京发展,

家里也有能力,

他便和父母商量趁早在北京买房。

然而,父母再次拒绝。

为了安抚张炘炀,让他参加研究生答辩,

他们甚至租房欺骗张炘炀。

得知真相的张炘炀勃然大怒,可已于事无补。

而后,张炘炀如父母所愿读了博士。

可此时的他看透了父母对自己的变态掌控欲,

选择摆烂。


就在2022年,张炘炀父母还试图对他的职业规划提意见。

尽管此时已经博士毕业的张炘炀,其认知水平已经是父母无法企及的高度。


有网友认为,张炘炀的堕落并不全是他父母的问题。

以他的能力和学历,只要想,肯定能东山再起。

话是不错,

可是科研有多难,转轨又有多不容易,

不是一句轻飘飘的“你要努力、你要振作”就能柳暗花明的。

张炘炀从小被父母赶着长大,

成为他们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人,

他失去了太多选择自己,成为自己的机会。

如今他的摆烂,更多是对父母迟来的、歇斯底里的反抗。

现实中,很多父母热衷于事无巨细地干涉子女的事。

他们将子女看作自己的附属品,

绝不容许他们脱离自己的控制。

他们有意无意地将自身需求寄托在孩子身上,

通过严格的生活管束、无处不在的情感绑架,

从而操控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

我们不否认其中倾注了父母对孩子浓烈的爱。

但这种爱让人窒息,让人崩溃。

要知道,孩子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也有他们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父母想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

可以建议,但不应该替孩子做出决定,更不能威逼利诱。

否则,终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作者简介:三伏天,一枚90后白羊女青年。本文首发于“易职说”(ID:zhichanggdz),转载请后台联系小编开白。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励职派
据说关注励职派的人都爱上了派叔有趣的灵魂! 软件相关问题,可详询人工客服~
 最新文章